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吕希道少卿松局图赏析

吕希道少卿松局图

宋 · 苏辙
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
水深不可涉,上有横桥渡。
溪外无居人,磐石平可住。
纵横远山出,隐见云日莫。
下有四老人,对局不回顾。
石泉杂风松,入耳如暴雨。
不闻人世喧,自得山中趣。
何人昔相遇,图画入纨素。
尘埃依古壁,永日奉樽俎。
隐居畏人知,好事竟相误。
我来再三叹,空有飞鸿慕。
逝将从之游,不惜烂樵斧。

拼音版原文

huíshānshíjiāncāngsōng

shuǐshēnshèshàngyǒuhéngqiáo

wàirénpánshípíngzhù

zònghéngyuǎnshānchūyǐnjiànyún

xiàyǒulǎorénduìhuí

shíquánsōngfēngěrbào

wénrénshìxuānshānzhōng

rénxiānghuàwán

chénāiyǒngfèngzūn

yǐnwèirénzhīhǎoshìjìngxiāng

láizàisāntànkōngyǒufēi鸿hóng

shìjiāngcóngzhīyóulànqiáo

注释

溪回:溪流曲折。
山石间:山石之间的空隙。
苍松:青翠的老松树。
涉:涉水行走。
横桥:横跨溪流的桥。
磐石:大而平的石头。
远山出:远山若隐若现。
纨素:精细的丝绢。
烂樵斧:破旧的砍柴斧头。

翻译

溪流在山石之间蜿蜒,四五棵苍翠的松树独立
水深无法涉过,唯有横跨的桥能过河
溪流之外无人居住,磐石平整适宜停留
远山层叠,时隐时现,云雾缭绕,日影斑驳
下方有四位老者,专心对弈,无暇他顾
风吹过石缝泉水,松涛声入耳,如同暴雨般激荡
听不见尘世的喧嚣,享受着山中的宁静乐趣
是谁曾在此相遇,将这画面描绘在丝绢之上
尘埃覆盖的古壁,仿佛永恒地供奉着酒食
隐居之人怕被人发现,美好的事情却因此错过
我多次感叹,只羡慕那展翅高飞的鸿雁
我决定追随他们的足迹,即使砍柴辛苦也在所不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吕希道少卿松局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山间溪流、苍松、横桥和隐居者的画面,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趣味。首句“溪回山石间,苍松立四五”勾勒出山水间的自然景观,松树的挺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气息。接着,“水深不可涉,上有横桥渡”描绘了溪流的深邃和桥梁的实用,暗示了隐居者的生活方式。

“溪外无居人,磐石平可住”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清幽和隐者的孤独,而“纵横远山出,隐见云日莫”则展现出山景的深远和变幻,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诗人通过“下有四老人,对局不回顾”描绘四位老者专心对弈,忘却世俗,表现出隐居者的恬淡心境。

“石泉杂风松,入耳如暴雨”运用比喻,写出泉水松声的清脆激荡,仿佛暴雨般震撼人心,又与山中的静谧形成对比。诗人感叹“不闻人世喧,自得山中趣”,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厌倦。

最后,诗人回忆起过去与画中人物的相遇,感慨“何人昔相遇,图画入纨素”,并表示自己羡慕这种隐逸生活,甚至愿意放弃尘世追求,表达出“我来再三叹,空有飞鸿慕”的决心。整首诗通过描绘画面和抒发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