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四首(其二)
宋 · 李石
痴儿索钱要沽酒,吾岂绐儿囊已羞。
乃翁作诗须汝和,觅句共登西北楼。
乃翁作诗须汝和,觅句共登西北楼。
翻译
那个傻孩子要钱买酒喝,我哪能骗他,我的钱包已经羞涩了。你的父亲写诗需要你来应和,我们一起寻找诗句,登上西北楼赏景吧。
注释
痴儿:傻孩子。沽酒:买酒。
绐:欺骗。
囊已羞:钱包空了。
乃翁:你的父亲。
作诗:写诗。
汝:你。
和:应和。
觅句:寻找诗句。
共:一起。
登:登上。
西北楼:某个西北方向的楼台。
鉴赏
这两行出自宋代诗人李石的《九日四首(其二)》。诗中的情感流露和艺术表现手法值得我们细细鉴赏。
首先,“痴儿索钱要沽酒,吾岂绐儿囊已羞”这两句表达了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与无奈。在古代,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传统的长寿节日,家人往往会聚首庆祝。这里,“痴儿”指的是还不懂事的孩子,他们可能出于好奇或模仿大人,索要钱财想要买酒。这反映了孩子天真无邪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父母在这种情境下的纠结与尴尬。
接着,“乃翁作诗须汝和,觅句共登西北楼”则展现了家人共同庆祝的温馨氛围。“乃翁”是对父亲的尊称,这里意味着孩子被邀请参与创作诗歌,与父母一同登上西北楼去寻找灵感。这种场景不仅强调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也体现了文学与自然美景之间的和谐共生。
综观全诗,它通过对日常生活片段的描写,展现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家的温馨、平实,以及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人在文化娱乐活动中的文学追求和审美情趣。此外,这两句诗还展示了李石对家庭生活的深刻感悟与艺术表现能力,堪称是一首温馨而又不失文采的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