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志归十首(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远望舒长啸,幽跧发永叹。
能诗今不少,得句古云难。
涉世颠毛白,希贤寸腑丹。
他乡仍故国,何处可求安。
能诗今不少,得句古云难。
涉世颠毛白,希贤寸腑丹。
他乡仍故国,何处可求安。
注释
远望:遥望远方。舒:舒展。
长啸:放声长啸。
幽跧:深藏内心。
永叹:永恒的感叹。
能诗:能写诗。
不少:不少。
得句:得到好句。
古云:古人所说。
难:难以达到。
涉世:经历世事。
颠毛白:头发如霜白。
希贤:渴望像贤人。
寸腑丹:内心充满热情。
他乡:异乡。
故国:故乡。
求安:寻找安宁。
翻译
遥望远方我放声长啸,深藏内心发出永恒的感叹。如今我能创作不少诗歌,但古人称赞的好句却难以企及。
经历了世事沧桑,头发已如霜白,渴望像贤人一样内心充满热情。
身处异乡仍然怀念故乡,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安宁呢?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怀旧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渴望与探索的诗篇。诗人以深沉的情感,远眺自然之美,发出了长啸和永叹,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宣泄。在这之后,诗人提到能写出诗句的人现在并不少,但能够做到像古代诗人那般深刻和具有时代价值的却不多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文坛的情况的一种批评态度,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向往与尊重。
“涉世颠毛白”一句,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经历沧桑的形象,而“希贤寸腑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德才兼备之人的渴望。这两句交织在一起,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对于理想人物的呼唤。
最后,诗人提到“他乡仍故国”,表达了对于失去的家园和往昔时代的深深怀念。这种怀旧情绪与其个人经历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根源的一种寻觅。而“何处可求安”则是诗人内心对于平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在动乱之世中对于精神寄托和避难所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