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绝句十三首(其十二)
行人如飞仙,渺渺下青壁。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山行绝句十三首(其十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中景象。"槎枒半折树"写出了山路崎岖,树木因风雨侵蚀而显得弯曲甚至部分折断,显示出自然环境的粗犷与沧桑。"倾欹欲堕石"进一步强化了山势险峻,巨石似乎随时可能滚落,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危机感。
"行人如飞仙"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行走于这样险境中的路人形容为轻盈飘逸的仙人,既表现出行者的勇气与身手不凡,也暗示了山行的艰难与超脱尘世的意境。"渺渺下青壁"则描绘了行者沿着陡峭的山壁向下移动,身影渐行渐远,消失在青色的山壁之中,给人以空灵而深远的感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想象力的比喻,展现了山行的艰辛与美感,寓含着对人生态度的哲思。
词语解释
半折的意思:(1).损失一半。《战国策·齐策一》:“ 韩魏 战而胜 秦 ,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2).对折;减半。《书·无逸》“文王受命惟中身” 唐 孔颖达 疏:“计九十七年,半折以为中身,则四十七时於身非中,言中身者,举全数而称之也。”(3).折断一半。 唐 王建 《江陵道中》诗:“菱叶参差萍叶重,新蒲半折夜来风。”...
槎枒的意思:见"槎牙"。...
飞仙的意思:亦作“ 飞僊 ”。会飞的仙人。《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蓬莱山 ﹞周廻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惟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晋卿所和》之一:“会看飞僊虎头篋,却来颠倒拾遗裘。”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 王元美 云:如飞仙游天,不染尘俗。”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迦陵配》:“此儿好骨气,读书可成名宿,入道可作飞仙。”见“ 飞仙 ”。...
渺渺的意思:◎ 渺渺 miǎomiǎo[remote] 形容悠远;久远云海渺渺无际...
倾欹的意思:(1).倾斜,歪斜。《旧唐书·杜审权传》:“大厦倾欹而未已,沉痾绵息以无餘。” 宋 苏舜钦 《游山》诗:“北渡千丈桥,柱裊阑倾欹。”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三·宋四圣御押》:“ 唐 末五季诸人押字,莫不怪诡飘扬,倾欹放荡。”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投者须端坐,不能倾欹。”(2).倾覆。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寄子》:“堪悲,家国渐倾欹,我身无葬地,汝尚何依?”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乞休》:“他见前车既覆,后载还来,定尔倾欹。”...
青壁的意思:(1).青色的山壁。《晋书·隐逸传·宋纤》:“﹝ 马岌 ﹞铭诗於 石壁 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 唐 柳宗元 《永州崔中丞万石亭记》:“其上青壁斗絶,沉于渊源,莫究其极。” 清 厉鹗 《同张妙峰探梅西溪留宿永兴寺》诗:“扁舟掠云林,侧帽望青壁。”(2).指青山。 前蜀 贯休 《上东林和尚》诗:“让紫归青壁,高名四海闻。”(3).车壁涂以青色。《隋书·礼仪志五》:“三品已上通幰车则青壁。”...
行人的意思:◎ 行人 xíngrén[pedestrian]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