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吏(其二)
仁人根所自,吏德久已离。
击之柱后法,辇火救焚辎。
彼哉汉儒论,残贼忧软罢。
愿言敷国惠,以膏残民痍。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杨维桢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他指出,如果民众对官吏产生极端行为,如杀害长吏,这在道义上是严重违背常理的。他认为,官员与民众之间的道德纽带已经断裂,导致这样的冲突。诗人引用“击之柱后法”这一典故,暗示法律应当公正执行,即使面对暴力事件,也要依法惩治,同时通过“辇火救焚辎”形象地表达出对无辜者的保护和对秩序的维护。
杨维桢批评了汉儒的观点,认为他们过于强调宽容和软弱,可能导致社会动荡。他呼吁应当实施更为明智的政策,即“愿言敷国惠”,推行仁政,以恩惠滋润那些深受苦难的百姓,从而缓解社会矛盾,疗愈人民的创伤。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社会治理的关注和对于公正与仁爱的追求。
词语解释
残贼的意思:(1).残害。《诗·小雅·四月》:“山有嘉卉,侯栗侯梅,废为残贼,莫知其尤。” 郑玄 笺:“言在位者贪残为民之害。”《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往者 秦 为无道,残贼天下。” 明 刘基 《钧天乐》:“骨肉自残贼,帝心至仁能不忧?”(2).残忍暴虐。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 紂 为天下,残贼奢侈,不顾邦政。”《资治通鉴·汉高帝九年》:“ 建信侯 谓 冒顿 残贼,不可以仁义説。” 严复 《<原强>续篇》:“残贼之政,虽成必害。”(3).指凶残暴虐的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暖燠熟多》:“ ...
残民的意思:(1).残害百姓。 汉武帝 《御史大夫遣郡国计吏敕》:“残民贪污烦扰之吏,百姓所苦,务勿任用。”(2).被残害的人民;劫后馀民。 三国 蜀 诸葛亮 《为后帝伐魏诏》:“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弔其残民。” 唐 杜荀鹤 《长林山中闻贼退寄孟明府》诗:“一县今如此,残民数不多。”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曾设经年戍,残民早不堪。”...
长吏的意思:◎ 长吏 zhǎnglì(1) [superior officer in county]∶称地位较高的县级官吏皆刑其长吏。——《史记·陈涉世家》(2) [superior officer]∶称地位较高的官员悦于长吏。—— 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后法的意思:后世奉行的法则。《汉书·儒林传·张山拊》:“ 公叔文子 卒, 卫侯 加以美謚,著为后法。”《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大魏 创业,诸王开国,随时之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为后法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汉 运所值,难为后法。”...
救焚的意思:见“ 救焚拯溺 ”。...
久已的意思:◎ 久已 jiǔyǐ[long ago] 早已;早就这件事我久已忘却了...
民有的意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口号之一。 孙中山 《党员须研究革命主义》:“民有,即民族也。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二族所可独佔。” 郭沫若 《文化上的友谊竞赛》:“真正的‘民治、民享、民有’要在社会主义制度之下才能实现。”...
仁人的意思: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所自的意思:由来;来源。 宋 曾巩 《蒲宗孟祖伸赠太子少傅制》:“流泽也远,有孙而贤。进於中臺,摠国纲辖。善有所自,朕惟汝嘉” 明 文徵明 《叙陈氏家乘》:“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叙。”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快雪堂》肥瘦两刻皆佳,而瘦本神理,絶似 伯衡相公 。虽为至戚,询其后人,莫知所自。”...
愿言的意思:思念殷切貌。《诗·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郑玄 笺:“愿,念也。我念思伯,心不能已。” 晋 谢混 《游西池诗》:“逍遥越城肆,愿言屡经过。” 宋 华岳 《早春即事》诗:“愿言相约花前醉,莫放春容过海棠。” 清 顾炎武 《江上》诗:“愿言随飞龙,一上 单于臺 。”...
柱后的意思:(1).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后汉书·舆服志下》:“法冠,一曰柱后,高五寸,以纚为展筩,铁柱卷,执法者服之,侍御史、廷尉正监平也。”(2).借指执法官、御史等。《文选·左思<魏都赋>》:“詰朝陪幄,纳言有章。亚以柱后,执法内侍。” 李周翰 注:“柱后,御史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