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刘庵主赏析

赠刘庵主

金末元初 · 辛愿
蚤薄轩裳贵,高寻绮皓踪。
一囊闾里药,六尺水云筇。
午枕眠芳景,晴檐望远峰。
柴门常不掩,应得野夫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意境。

首联“蚤薄轩裳贵,高寻绮皓踪”点明了主人公追求的并非世俗的权贵地位,而是向往古代高士的高尚品格与生活态度。这里“绮皓”指代的是古代的高士,通过对比,凸显出主人公对传统美德的崇尚。

颔联“一囊闾里药,六尺水云筇”进一步描述了隐士的生活方式。一囊药,象征着对健康与自然的重视;六尺筇杖,代表了行走在山林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这两句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

颈联“午枕眠芳景,晴檐望远峰”则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宁静与自在。午后的阳光下,他安然地小憩,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晴朗的屋檐下,眺望着远处的山峰,心旷神怡。这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心灵自由的境界。

尾联“柴门常不掩,应得野夫从”以开放的门户象征着隐士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与接纳。柴门常开,意味着愿意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这份宁静与自由,体现了隐士的真诚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传统美德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追求。

词语解释

柴门的意思:◎ 柴门 cháimén[gate made of wood or tree trunk] 用零碎木条木板或树枝做成的门,旧时也比喻贫苦人家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尺水的意思:小股水流;浅水。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寸胶不能理 黄河 之浊,尺水不能却 萧丘 之热。” 唐 窦臮 《述书赋上》:“犹尺水之含众象,小山之拟万仞。”《宋史·洪迈传》:“ 冯湛 创多桨船,底平檣浮,虽尺水可运。”...

六尺的意思:(1).见“ 六尺之孤 ”。(2).指成年男子之身躯。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一:“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明 姚士麟 《见只编》卷中:“我固知公等相索,故来就缚,且为共尽此酒,便以六尺付公耳。”...

闾里的意思:◎ 闾里 lǘlǐ[native village;home town] 乡里听闾里以版图。——《周礼·小宰》虽在闾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后汉书·岑晊传》...

绮皓的意思:即 绮里季 。《文选·江淹<杂体诗·效孙绰“杂述”>》:“领畧归一致, 南山 有 綺皓 。” 张铣 注:“ 綺 , 綺里季 。皓,老人貌。” 唐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诗:“高风动 商 洛 , 綺 皓 无馨香。”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 綺皓 安 刘 , 东山 寧 晋 。”参见“ 綺里季 ”。...

水云的意思:(1).水和云。多指水云相接之景。 唐 戎昱 《湘南曲》:“ 虞帝 南游不復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唐 杨汉公 《明月楼》诗:“ 吴兴 城闕水云中,画舫青帘处处通。” 南唐 李煜 《玉楼春》词:“笙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清 邵锦潮 《蒹葭》诗:“伊人不可即,悵望水云边。”(2).水上方的云。《淮南子·览冥训》:“水云鱼鳞。” 高诱 注:“水气出云似鱼鳞。”(3).指将要下雨的云。 茅盾 《脱险杂记·太平凡的故事》:“雨渐小渐止,但满山水云,随时会变成雨下来。”...

午枕的意思:午睡的枕头。多指午睡。 宋 王安石 《独卧》诗之三:“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鉤。” 明 文徵明 《四月》诗:“抛书寻午枕,新暖梦依微。”...

轩裳的意思:(1).犹车服。 晋 陶潜 《杂诗》之十:“驱役无停息,轩裳逝东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艺,从夫之贵,以盛轩裳。” 明 高叔嗣 《再调考功作》诗:“轩裳日待旦,閶闔凌云排。”(2).指官位爵禄。 唐 元结 《忝官引》:“而可爱轩裳,其心又干进。”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追忆悔尤,滥轩裳之非据;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归。” 元 张养浩 《山坡羊》曲:“琴书笔砚为功课,轩裳倘来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3).代称有高位的人。 唐 ...

野夫的意思:(1).草野之人,农夫。《礼记·郊特牲》:“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孔颖达 疏:“田夫则野夫也。” 唐 柳宗元 《禜门文》:“淫雨斯降,害於麰麦。野夫兴忧,官守增惕。” 清 厉鹗 《雨后》诗:“野夫欣雨足,米价及时平。”(2).用作自己的谦称。 明 屠隆 《綵毫记·颁诏云梦》:“如此,野夫不敢久覊使节,明日……即当祖饯河桥也。”(3).指隐者。 唐 黄滔 《严陵钓台》诗:“终向烟霞作野夫,一竿竹不换簪裾。” 金 元好问 《太原赠张彦远》诗:“明星煌煌大於月,野夫一笑冠缨絶。”...

应得的意思:犹应当;应该。 唐 杜甫 《喜雨》诗:“晚来声不絶,应得夜深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供养伯伯是应得的,此银伯伯留下随便使用。”《红楼梦》第八三回:“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 郭沫若 《恢复》诗:“我们是除恶务尽,然而总是因循;我们对于敌人,应得如拉屎,洒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