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三湖诗
南北朝 · 谢朓
积水照赪霞,高台望归翼。
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
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
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
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
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
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积水:积聚起来的水,这里指水面宽广的湖泊或池塘。照:映照,反射。
赪霞:红色的云霞,常指晚霞。
高台:高的平台或楼台。
望:眺望,远望。
归翼:归来的鸟儿的翅膀,代指归鸟。
平原:平坦广阔的地带。
周:环绕。
远近:远处和近处,泛指所有地方。
连汀:连续的水边平地或小洲。
纡直:迂回曲折与直接延伸,形容水岸线的变化。
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
向春秀:向着春天展现秀美。
芸黄:芸草黄时,这里泛指秋天植物变黄的颜色。
共秋色:与秋天的色彩融为一体。
薄暮:傍晚,天色将晚的时候。
伤哉人:令人感伤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或泛指有类似情感的人。
婵媛:情思牵绕,绵绵不绝的样子。
复何极:又哪里有尽头呢。
翻译
积水映照着红色的晚霞,站在高台上遥望归来的飞鸟。广阔的平原环绕着远处与近处,连续的水岸显现出曲折与笔直的轮廓。
草木茂盛迎接着春天的秀丽,绿叶黄花共同构成了秋天的景色。
黄昏时刻真是令人感伤,无尽的思念又该如何穷尽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景。开篇两句“积水照赪霞,高台望归翼”通过水面反射的晚霞与高台上眺望归途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园的渴望和向往。随后的“平原周远近,连汀见纡直”则是对广阔平原和曲折河岸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开阔与连绵。
接着,“葳蕤向春秀,芸黄共秋色”通过春天植物的繁盛和秋天农作物的成熟,勾勒出四季更迭的生机与丰收,这些都是诗人心中理想家园的美好画面。
最后,“薄暮伤哉人,婵媛复何极”则是诗人在黄昏时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叹。这里“薄暮”代表着日落时分,常常引起人们对远方的思念;“婵媛”字面上指美好而难以实现的事物,这里形容的是诗人对于家乡无尽的怀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游子对故土的深情。这种思乡之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一种常见且深刻的情感表达,它折射出人与自然、人与家园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