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吴野堂
宋末元初 · 陆文圭
保护兵冲日,焦劳岁歉时。
江湖一老重,州里百年思。
家尚玄元学,人遵义役规。
阴功宜有后,隐德固应祠。
拟作荣乡记,谁镌有道碑。
碧梧虽未识,宿草尚堪悲。
偶泊梅江堰,空吟薤露诗。
江湖一老重,州里百年思。
家尚玄元学,人遵义役规。
阴功宜有后,隐德固应祠。
拟作荣乡记,谁镌有道碑。
碧梧虽未识,宿草尚堪悲。
偶泊梅江堰,空吟薤露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冲日:战争时期守护太阳。歉时:年景不好, 饥荒。
江湖:四处漂泊。
重:怀念。
思:记忆。
玄元学:道教经典。
役规:服役规则。
阴功:善行。
后:回报。
祠:尊奉。
荣乡记:颂扬乡贤的文章。
有道碑:道德丰碑。
碧梧:绿梧桐。
宿草:旧草, 悲伤的象征。
梅江堰:地名。
薤露诗:挽歌。
翻译
在战争时期士兵守护着太阳,年景歉收百姓疲困。漂泊江湖的老者怀念故乡,百年州县的记忆涌上心头。
家中仍研习道教经典,人们遵循着服役的规则。
善行终有回报,美德理应被尊奉。
想写一篇颂扬乡贤的记事,谁能刻下道德的丰碑。
未曾见过的绿梧桐,也让人感到悲伤。
偶然停泊在梅江堰边,空自吟诵着挽歌般的诗句。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陆文圭悼念友人吴野堂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吴野堂在战乱岁月中的辛勤付出和高尚品德的深深怀念。"保护兵冲日"描绘了他守护士兵的艰辛时刻,"焦劳岁歉时"则反映出他在饥荒年景中的忧虑与辛劳。诗人感慨吴野堂的一生,即使身处江湖,他的影响力仍深远,州里百姓对他怀有百年思念。
吴野堂不仅在学术上追求玄元之学,还严格遵循道义,积极参与地方治理。诗人认为吴野堂的善行必有回报,他的美德应当被后世铭记,甚至期待有人能为他镌刻有道碑,以表彰其功德。然而,尽管吴野堂可能并未得到显赫的荣耀,但诗人仍感伤地提到他们未曾相识的碧梧,以及对吴野堂早逝的哀痛,最后在梅江堰边,诗人只能空吟薤露诗,表达无尽的哀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对故人的敬仰与哀悼交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