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内翰太中残春口占二首(其一)
宋 · 吕南公
久次萧条郡,高情奈乐何。
莺花三月促,风雨一春多。
野寺携筇到,幽溪饮禊过。
四郊田水暖,驻节问新禾。
莺花三月促,风雨一春多。
野寺携筇到,幽溪饮禊过。
四郊田水暖,驻节问新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残春时节的感慨与观察。首句“久次萧条郡”点明了地点的荒凉与时间的漫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高情奈乐何”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种环境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莺花三月促,风雨一春多”两句,通过对比春季短暂而多变的天气,以及花开鸟鸣的生机,展现了自然界的活力与时间的紧迫感。莺歌燕舞与风雨交加的景象,既是对春天多样性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野寺携筇到,幽溪饮禊过”则展现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过程。他独自前往偏远的寺庙,沿着幽静的溪流前行,似乎在寻找心灵的慰藉。这里的“筇”指的是竹杖,常用于登山或行走在崎岖之地,象征着诗人的坚韧与探索精神。
最后,“四郊田水暖,驻节问新禾”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随着天气转暖,田野中的水开始变得温暖,预示着新的生长周期即将开始。诗人在此驻足,询问新禾的成长情况,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残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希望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