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将远游,在台北路作赏析

将远游,在台北路作

清 · 洪繻
我家傍海隅,常闻风涛作。
去山二十里,不见青山壑。
有时见山容,足已涉城郭。
此行向中华,万山将笼络。
不图台北路,群峰先崿崿。
有如赴汪洋,河伯先海若。
路出香山间,海山俱寥廓。
四水望西流,连山自东落。
山水交潆洄,红尘供插脚。
我车风雷驰,我神尻轮跃。
一出鸡笼山,一身脱尘缚。
俯仰洪渡中,天地入冥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远游时的内心感受与沿途所见的壮丽景色。开篇“我家傍海隅,常闻风涛作”,诗人以自己家靠近海边,常常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开始,营造了一种海风拂面、波涛汹涌的氛围。接着,“去山二十里,不见青山壑”则转而描述了远离海岸后,视野中不再是连绵的山脉,而是广阔的平原或山谷。

“有时见山容,足已涉城郭”一句,表达了在偶尔见到山峦时,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距离,暗示了旅途的遥远和艰辛。接下来,“此行向中华,万山将笼络”预示着旅程的终点是中华大地,无数的山峦将被他一一穿越。

“不图台北路,群峰先崿崿”描绘了实际踏上旅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的峻峭,预示着前方道路的艰难。随后,“有如赴汪洋,河伯先海若”运用比喻,将群山比作汪洋大海,暗示了山川的壮阔与险峻,仿佛面对着海神与河伯的挑战。

“路出香山间,海山俱寥廓”则展现了诗人穿越香山时的景象,此时的山川辽阔无垠,给人以心灵的宽慰与自由感。“四水望西流,连山自东落”描绘了沿途的河流向西流淌,山脉从东方延伸,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动态美。

“山水交潆洄,红尘供插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在繁忙的世俗生活中,自然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我车风雷驰,我神尻轮跃”则是诗人想象自己驾驭着疾驰的车辆,如同风雷一般穿越山川,展现出一种豪迈与自由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出鸡笼山,一身脱尘缚”意味着诗人离开束缚,摆脱尘世的烦恼,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俯仰洪渡中,天地入冥漠”则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宇宙的浩瀚,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远游前后的心理变化与沿途的自然景观,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