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国清处谦赏析

寄国清处谦

宋 · 王安石
三江风浪隔天台,想见当时赋咏才。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

拼音版原文

sānjiāngfēnglàngtiāntáixiǎngjiàndāngshíyǒngcái

jìnyǒugāosēngfēigèngshìchūshānlái

yuánnáokuīxiānghuǒyuèfēnfēnjiéhuī

xiāngtánshíxiāngdōnglínxièliúléi

注释

三江:指长江、黄河、珠江等三条大江。
天台:指天台山,古代著名的佛教圣地。
高僧:修行高深的僧侣。
飞锡:僧人出行携带的锡杖,象征着僧人的云游。
历历:分明的样子,形容猴子清楚地观察。
香火:寺庙中的香烛,象征信仰和祭祀。
实相:佛教术语,指事物的真实本质或佛法的真理。
东林:东林寺,位于江苏,历史上以禅宗著名。
刘雷:可能是指历史上的人物,这里泛指有学问或修行的人。

翻译

三江的风浪阻隔了天台,想象那时的文人才子吟咏诗篇。
最近有位高僧带着锡杖离去,不再有人闲事离开山中返回。
猴子们清晰地窥视着香火,日月在不断的变迁中化为劫灰。
我想要与人谈论真实的佛法,东林寺何必拒绝像刘雷那样的人来访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往昔情谊的珍视。全诗以三江风浪隔绝天台起兴,想象古时赋咏才子,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向往之情。

“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馀事出山来”两句,描写了高僧离去后山中更显得宁静,似乎只有僧人才能达到这种出世的境界。这里的“高僧”不仅指佛教中的高级僧侣,也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超脱。

“猿猱历历窥香火,日月纷纷付劫灰”两句,则通过猿猱(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通灵的动物)对香火的好奇和日月更替带来的历史沧桑,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我欲相期谈实相,东林何必谢刘雷”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相约,探讨生命和宇宙的真谛。这里的“东林”可能指的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聚集之地,而“谢刘雷”则是对朋友的一种礼貌说法,表示不必客气。

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事件的描绘,抒写了诗人对于友情、哲理以及超脱尘世的向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