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赏析

寄题何戢秀才琬琰堂

宋 · 张耒
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
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鱼鳞。
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
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
消磨馀纸墨,幻灭去无痕。
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
不遗世一毫,以全与其身。
包丑傅黛膏,百态售笑颦。
谁能双蛾眉,闭户自贵珍。
鄙人有夙尚,愿与幽侣敦。
他年抱健犊,听啸入苏门。

拼音版原文

yōurénzhùàoshìxiāngwén

xiéqiānjuànshūguòròuqīn

xīnzuòshìtángchājiàlín

shíshízhùqiānzǎirén

shānchuānbīnghuǒhòumiàojīnshícún

xiāozhǐhuànmièhén

gōngmíngdànzhīdàozūn

shìháoquánshēn

bāochǒudàigāobǎitàishòuxiàopín

shuínéngshuāngéméiguìzhēn

rényǒushàngyuànyōudūn

niánbàojiàntīngxiàomén

注释

幽人:隐士。
世:世人。
骨肉亲:亲人。
插架:书架。
如鱼鳞:排列整齐。
千载人:难得的知己。
墟庙:废墟中的庙宇。
幻灭:消失。
道:品行。
尊:尊敬。
遗世:留给世间。
全与其身:保全自身。
傅黛膏:比喻用才智吸引人。
售笑颦:引起他人关注。
双蛾眉:美丽的眉毛。
贵珍:珍贵。
鄙人:我。
夙尚:一向的崇尚。
健犊:强壮的牛。
苏门:指隐居之地。

翻译

隐士在淇澳建造居所,与世隔绝不相往来。
独自携带千卷书籍,胜过骨肉至亲的陪伴。
辛勤劳作建起厅堂,书架排列如鱼鳞般密集。
常常沉醉于书海,期待遇到千年一遇的知己。
战乱后的山河,庙宇中金石犹在。
消耗的纸墨已尽,一切幻象消失无痕。
功名富贵不过如此,深知你的品行值得尊敬。
你不愿留给世间丝毫,只求保全自身清白。
即使容貌丑陋,也能用智慧和才情吸引他人。
谁能像你那样,闭门自守,视之为珍宝。
我向来崇尚你的风范,愿与你这样的知己共度时光。
将来健康长寿,能聆听你在苏门的啸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开篇“幽人筑淇澳,不与世相闻”即设定了整首诗的基调,隐逸之人选择远离尘世,在一片僻静之地筑巢立家,过着不为外界所知的生活。

“独携千卷书,过于骨肉亲”表明这位隐士虽与世隔绝,但心灵深处却与书籍结下不解之缘,书籍成为了他最亲近的朋友。这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知识和文化的重视,以及通过阅读来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辛苦作室堂,插架如鱼鳞”则是对隐士建造居所的情景描写。尽管辛勤劳作,但最终营造出的居所犹如精美的艺术品,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构思。

“时时体不住,一遇千载人”显示了这位隐士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他渴望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遇的心情。尽管身处世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超越了现实,追求与古人交流思想。

“山川兵火后,墟庙金石存”描绘了一场战乱过后的景象,只有坚固的寺庙和金石之物得以幸存。这不仅是对历史变迁的一种写照,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遗产的珍视。

“消磨馀纸墨,幻灭去无痕”则是对书籍和文字知识最终会随时间而消逝的感慨。即便是那些珍贵的知识和文化遗产,也难逃时光的侵蚀,最终可能化为乌有。

“功名但如此,知子道可尊”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以及他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重视。尽管世间的成功和名声都如过眼云烟,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之道,却是值得尊崇的。

“不遗世一毫,以全与其身”则是在表达这位隐士对于个人精神成就的珍视。他不愿将自己的任何成果留给世人,而是选择完全保有在自己身上,这也体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极端重视。

“包丑傅黛膏,百态售笑颦”描绘了一位女性(或许是隐士之妻)的形象,她虽然不事繁华,但却能够通过简单的化妆技巧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笑容。这里可能蕴含着对家庭生活和伴侣关系的一种温馨赞美。

“谁能双蛾眉,闭户自贵珍”则是诗人对于那位女性形象的进一步描绘。她拥有如同蝶翼般精致的眉毛,即便是在家中,也能够保持自己的高贵和尊严,不随波逐流。

“鄙人有夙尚,愿与幽侣敦”表达了诗人的愿望,他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与之共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上的丰盈。

最后,“他年抱健犊,听啸入苏门”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未来某一年的生活情景。他抱着健康的小羊,在风的吹拂下轻轻地走进了苏门。这不仅是一幅田园诗画,也象征着隐逸之人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独立和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同时,它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知识、文化和道德修养的极高重视,以及他们对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切向往。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田园画,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探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