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石行
宋 · 郭祥正
扁舟未下连虞滩,韶石罗列谁雕刓。
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巑。
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
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
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
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
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
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
潇湘洞庭亦何有,竹上血泪千年斑。
九成不作至道息,纷纷后世畴能攀。
登韶石兮情飘飘而未尽,饬彼柴车兮且将造乎苍梧九疑之深山。
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巑。
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
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
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
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
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
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
潇湘洞庭亦何有,竹上血泪千年斑。
九成不作至道息,纷纷后世畴能攀。
登韶石兮情飘飘而未尽,饬彼柴车兮且将造乎苍梧九疑之深山。
鉴赏
这首《韶石行》由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描绘了对韶石的壮丽景色的赞叹与想象。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韶石的雄伟与神秘。
开篇“扁舟未下连虞滩,韶石罗列谁雕刓”,以舟行未至、韶石罗列的景象起笔,引出对韶石的描绘。接着“化工有意露怪变,待彼虞舜来观玩”一句,借自然之力塑造奇景,期待着传说中的虞舜前来观赏。
“泊舟登岸始远览,两峰直裂诸峰巒”描绘了诗人登岸后远眺的壮观景象,两座山峰直立,其他山峰则显得矮小。接下来的“青鸾低徊欲下饮,翠凤却舞抟修翰”两句,以青鸾、翠凤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山石的奇异与生机。
“蛰龙钁雷怒奋角,帝子出震初峨冠”通过龙与帝子的意象,展现了韶石的威严与神圣。“日光扑扑散金蕊,莲花透澈琉璃盘”则以日光与莲花的比喻,描绘了韶石在阳光下的璀璨与清澈。
“行衣十里仙雾湿,暝色一抹轻绡寒”描述了诗人行走于仙雾缭绕的山间,暮色中一片清凉。“我将仙崖想韶乐,北风忽变阴漫漫”表达了诗人对韶石美景的沉醉与遐想,以及北风突变的意境转换。
最后,“松摇长空吼万壑,溪走石脚淙惊湍”描绘了山林间的动态景象,松树在空中呼啸,溪流在岩石间奔腾。“遗音自与天地响,听不以耳精神完”表达了诗人对韶石之声的感悟,认为其声不仅入耳,更触动心灵。“重曈一去无复还,随风波兮陟云间”则以重瞳(传说中神异的眼睛)的离去,象征韶石美景的不可复制与永恒。
整首诗通过对韶石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对历史、神话的联想,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