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述国亡诗赏析

述国亡诗

唐 · 花蕊夫人徐氏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拼音版原文

jūnwángchéngshàngshùjiàng

qièzàishēngōngzhī

shíwànrénjiějiǎ

gèngshìnánér

注释

诗句本身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地方:投降、亡国是何等大事,然而竟又仓促草率到连宠妃都“哪得知”的地步!后蜀兵力不弱(号称有“十四万人”之众),却“齐解甲”(“微言”,显然是指不战而降):这样的“君王”还够得上“是男儿”吗!就诗论诗,这里表达的首先是对亡国昏君孟昶的鄙视;但此情、此景而选此诗来诵读,隐约令人感到尚有弦外之音:这败,是蜀自败;赢家并没什么可骄人之处...。

“孤臣孽子”们怀念故国是很招疑忌的。这里,读者所看见的情景则是: 身为俘虏的一介弱女能做到不卑、不媚,竟敢面对征服者而指斥故国君王的不战而降是“无男儿血性”! 不过,据记载:太祖听诗后的反应却出一般人意料。也许是“见仁见智”罢,太祖在诗中感觉到的首先是自己“以少胜多”的武略之伟大:“...太祖悦,盖蜀兵十四万,而王师数万尔。”。

翻译

后蜀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
十四万军士一起放下武器投降,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真正守家卫国的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国破家亡的凄凉景象,通过君王城上的旗帜升降和深宫中妇人对外界信息的不知晓,表现了战争带来的隔绝与悲剧。十四万兵士放下武器,表明战事已经结束,但诗中的“宁无一个是男儿”则透露出一种哀哉与绝望,似乎在质疑这些放下武器的人是否仍有真正的勇者。这不仅是对战争结果的无奈接受,更是一种对英雄精神缺失的深刻感慨。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君王城上旗帜的升降与妾身处深宫的不知晓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信息封锁和战乱带来的孤立无援。同时,通过“十四万人齐解甲”这一壮观场景,反衬出“宁无一个是男儿”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不再、国势已去的深切感慨。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凄美,情感强烈。它通过有限的字句,却勾勒出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让人读之而感到心痛与思考。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以少胜多、以隐示显的艺术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