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其一)赏析

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其一)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未解平生因底事,华筵诗思不相通。
逢君县弧聊莞笑,垂老临觞偶自容。
竹塾午窗双总丱,梅花小阁一春风。
童心几皱恒河水,何必襄城问小童。

鉴赏

这首诗是明朝末年清初的文学家王夫之所作,题为《刘庶仙五十初度即席同唐须竹(其一)》。诗人以自我反思和对友人刘庶仙的祝贺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未解平生因底事”,诗人自问一生中究竟为何事奔波劳碌,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接着,“华筵诗思不相通”暗示了在热闹的宴会上,诗人的创作灵感并未与周围环境相契合,反映出诗人在世俗欢愉中仍保持独立的艺术追求。

“逢君县弧聊莞笑”描绘了诗人与刘庶仙相遇时的轻松微笑,尽管年事已高,但面对好友仍有欢愉之情。“垂老临觞偶自容”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老年饮酒时,也能找到片刻的自我安慰。

“竹塾午窗双总丱,梅花小阁一春风”通过回忆童年在竹塾读书的场景,以及与梅花相伴的春日时光,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童心几皱恒河水,何必襄城问小童”,诗人以恒河比喻人生的沧桑变化,表示自己的心境虽如恒河般波澜壮阔,但并不需要向孩童寻求答案,表明了他内心的成熟和豁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又有对友情的真挚表达,体现了王夫之独特的文学风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