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唐 · 顾况
始上龙门望洛川,洛阳桃李艳阳天。
最好当年二三月,上阳宫树千花发。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最好当年二三月,上阳宫树千花发。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始:开始。上:登上。
龙门:古代地名,这里指龙门山。
望:眺望。
洛川:洛河。
洛阳:古都,今河南洛阳。
桃李: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
艳阳天:明媚的晴天。
最好:最适宜。
当年:那一年。
二三月:春季的二月和三月。
上阳宫:唐代宫殿,位于洛阳。
树:树木。
千花发:花开满树。
疏家:姓疏的人家。
父子:父子两人。
错挂冠:误挂官帽,比喻误入仕途。
梁鸿:东汉隐士,与妻子孟光有佳话。
夫妻:夫妇。
虚适越:徒然去往越地,形容无功而返。
翻译
初次登上龙门远眺洛河,洛阳的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最美的时光是在每年的两三月,上阳宫的树木开满千朵花。
疏家父子误戴官帽,梁鸿夫妇徒然去往越地。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龙门,远眺洛川的美丽景色。"始上龙门望洛川"一句,以"始"字启首,表明这是第一次攀登龙门之举;"望洛川"则展现了诗人对遥远河川的向往和赞赏。
接下来的"洛阳桃李艳阳天",通过鲜明的意象传达出洛阳城中春日丽景。"桃李"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而"艳阳"则形容阳光明媚,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
诗人随后提及"最好当年二三月,上阳宫树千花发",表达出春天是最美好的时节。在这个季节中,洛阳城内外的景色都达到了顶峰。上阳宫中的花木竞相绽放,是诗人眼中最美丽的风光。
在最后两句中,"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则描写了洛阳城内的人们在节日或是盛宴后的情景。"疏家"指的是疏朗、宽敞的家庭,而"父子错挂冠"可能是在描述他们参加完宴会后,所戴的华丽冠冕被随意地悬挂着。这不仅展现了人们庆典之后的悠闲自得,也映照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梁鸿夫妻虚适越"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形容夫妇二人在宴会上互相依偎,尽情享受着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洛阳春日风光的描绘,以及对市民生活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个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