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读庄子三首(其一)赏析

读庄子三首(其一)

宋 · 刘敞
箫韶岂不美,爰居终自悲。
俛仰鲁城上,惊顾不能怡。
伊昔舜廷内,鸣凤为来仪。
和声讵中变,众听邈难齐。
浇淳悬异代,聪昧未殊施。
咄嗟播鼗武,永乏沧海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的《读庄子三首》之一,通过对比箫韶之乐与庄子哲学的深邃,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箫韶岂不美,爰居终自悲”,以箫韶之乐的美妙与庄子笔下“爰居”(一种鸟)的悲凉形成对比,暗示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箫韶象征着外在的和谐与美好,而“爰居”的悲鸣则反映了内在的孤独与痛苦,这种对比揭示了人类情感的两面性。

接着,“俛仰鲁城上,惊顾不能怡”,诗人站在鲁城之上,低头与抬头之间,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感到惊异于世界的广阔与变化,又难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愉悦。这反映了人在面对广阔世界时的困惑与挣扎。

“伊昔舜廷内,鸣凤为来仪”,引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故事,舜帝时期,凤凰因和谐的环境而来集,象征着理想社会的和谐与美好。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和声讵中变,众听邈难齐”,指出即使在理想状态下,声音也无法完全统一,众人的听闻也难以一致,暗含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浇淳悬异代,聪昧未殊施”,进一步探讨了时代变迁与个人认知的问题。尽管时代不同,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与判断却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强调了人性与认知的恒常性。

最后,“咄嗟播鼗武,永乏沧海归”,诗人发出感慨,面对人生的困境与无尽的追求,似乎永远无法找到归宿。这里借用“播鼗武”(一种打击乐器)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探索,以及对最终归宿的渴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与自然现象的反思,深入探讨了人生哲学与道德观念,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