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寡言赏析

寡言

清 · 朱经
陇山多飞鸟,翱翔适其生。
鹦鹉夸能言,樊笼苦拘萦。
钟鼓悬太常,考伐声铿鍧。
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
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轻。
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

鉴赏

这首诗《寡言》由清代诗人朱经所作,通过对比飞鸟与鹦鹉、太常钟鼓与妖声的象征意义,探讨了言语与行为的重要性。

首句“陇山多飞鸟,翱翔适其生”,描绘了陇山之上,飞鸟自由自在地翱翔,适得其所的生活状态,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自由。

接着,“鹦鹉夸能言,樊笼苦拘萦”两句,将鹦鹉在樊笼中的生活与自由飞翔的飞鸟形成鲜明对比,鹦鹉虽能言善辩,却因被囚禁而痛苦不堪,暗喻了人类社会中因束缚而失去自由的处境。

“钟鼓悬太常,考伐声铿鍧”描述了太常之钟鼓的庄严与响亮,象征着权威与秩序。“不叩而自鸣,群谓之妖声”则指出,即使没有人为触发,钟鼓也会自行发声,被视为妖异之声,这里借以比喻那些不加思考、随波逐流的言论。

“吉人以行重,躁人以舌轻”揭示了吉人行事慎重,而急躁之人则因言语轻率而招致非议。这句强调了行动与言语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言行谨慎。

最后,“缅怀磨兜坚,守口心怦怦”表达了对坚守原则、慎言守口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在面对诱惑或压力时,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清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言语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自我、坚守原则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