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宜春郡城闻猿赏析

宜春郡城闻猿

唐 · 崔江
怨抱霜枝向月啼,数声清绕郡城低。
那堪日夜有云雨,便似巫山与建溪。

拼音版原文

yuànbàoshuāngzhīxiàngyuèshùshēngqīngràojùnchéng

kānyǒuyún便biànshānjiàn

注释

怨抱:怀着哀怨地依偎。
霜枝:被霜覆盖的树枝,象征凄凉。
月啼:对着月亮啼哭。
云雨:比喻频繁的风雨或男女情事。
巫山:古代著名的山水,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
建溪:地名,这里借指流水。

翻译

怀着哀怨抱着霜冻的树枝向着月亮啼叫,几声清冷的声音环绕在郡城的上空。
又怎能忍受日夜都有云雨缠绵,就像巫山的云雨和建溪的流水般频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夜听猿啼声的凄凉情景。开篇“怨抱霜枝向月啼”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寂寞之感的深刻体验,猿啼如同哀怨之声,与寒冷的夜晚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接着“数声清绕郡城低”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感觉,猿啼声飘荡在空旷的郡城上空,使人感到更加孤寂。

下两句“那堪日夜有云雨,便似巫山与建溪”,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里的“云雨”不仅是气候变化,更象征着生活中的变数和困顿。而“便似巫山与建溪”的比喻,则引出了历史文化的深度联想,巫山指的是神话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而建溪则常被用来形容美丽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这样的比较,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透露出内心对于现实困境与理想之别的无奈和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猿啼声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象的联想,抒发了诗人对孤独、寂寞以及对美好事物向往的心情。这种抒情方式既体现了唐代文人之所以为文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出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