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日书二首(其二)
宋 · 张耒
久将醉眼视群儿,只与旁观作笑嘻。
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
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
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
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
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
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
注释
醉眼:形容因饮酒过量而眼神模糊。群儿:指普通人或世俗之人。
赋芋狙公:典故,比喻赠予无意义的事物,此处指赠送芋头给猴子。
牵丝木偶: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傀儡。
炎景:炎热的景象,指夏天的太阳。
微阴:微弱的阴凉。
荣谢:繁荣和衰落。
忘机:不计心机,超脱世俗。
翻译
长久以来,我以醉眼看世人,只是在一旁嬉笑围观。赠送芋头给猴子的故事,那位公主管悟不到,牵线木偶已经玩了多久。
天上炎热的阳光人们正惧怕,地下的微弱阴凉又有谁知道。
无论古今,事物兴衰的道理相同,老翁静坐,只一心忘记世间机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里闲适自得的场景。"久将醉眼视群儿,只与旁观作笑嘻",诗人以一种淡定从容的心态,观察着周围的人群,或许是孩子们在嬉戏,却并不介入其中,只是微笑着和旁边的看客交流。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超然与豁达。
接着"赋芋狙公曾未悟,牵丝木偶几多时",诗人提到自己过去也像那些没有生命的木偶一样,被世俗的绳索所束缚,无法自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无知状态的反思。
然后"云间炎景人方畏,地下微阴谁得知",诗人描述了一幅春日景象,天气热烈,但在地下却是凉爽的。这里的"微阴"象征着一种隐秘而深远的情感,或许只有诗人才会体悟到。
最后"荣谢古今同此理,老翁端坐但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荣辱得失的超脱态度,以及对于年龄增长后所获得的豁然开朗的心境。这里的"老翁"指的是自己,而"端坐但忘机"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象与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以及对个人生命境遇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