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书愤五首(其五)赏析

书愤五首(其五)

近现代 · 杨赓笙
底事同仇御悔难,方亏一篑起波澜。
实行背相淮阴贵,竟获心传伯彦奸。
党国宁容供贩卖,朝官真觉冠痴顽。
此獠应在天诛例,特遣甥男作样看。

词语解释

波澜的意思:[释义](名)大波浪,可用比喻义,用于书面语上。~起伏。(作主语)文章很有~。(作宾语) [构成]并列式:波+澜 [同义]波浪、波涛...

朝官的意思:(1).朝廷的官员。亦指中央官员。《魏书·世宗纪》:“宗及庶族,祖曾功绩可纪,而无朝官,有官而才堪优引者,随才銓授。” 唐 韩愈 《论今年权停举选状》:“臣虽非朝官,月受俸钱,岁受禄粟,苟有所知,不敢不言。”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讳》:“又某朝官諂事 蔡京 ,呼之为父,合家不许犯‘京’字。”(2). 宋 代称一品以下常参官员。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讥谑》:“有人续其下云:‘君看 姚曄 并 梁固 ,不得朝官未可知。’后果终於京官。” 明 柯维骐 《宋史新编·职官四》:“凡一品以下常参者,...

痴顽的意思:亦作“痴顽”。1.谓藏拙,不合流俗。 唐 王建 《昭应官舍》诗:“痴顽终日羡人閒,却喜因官得近山。” 宋 陆游 《杂感》诗之二:“古言忍字似而非,独有痴顽二字奇。”(2).愚蠢顽劣;愚蠢无知。有时亦用作谦词。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一折:“大姐,孩儿痴顽,待打时你駡几句,待駡时你处分咱。”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蝇最痴顽,无毒牙利嘴,而其搅人尤甚。”《红楼梦》第一回:“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諦听。”...

党国的意思:◎ 党国 dǎngguó[nation;country] 国民党有“以党治国”的口号,因而把国说成“党国”...

底事的意思:(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贩卖的意思:[释义](动)商人买进货物再卖出以获取利润。 [构成]并列式:贩+卖 [例句]贩卖牲口。(作谓语)...

起波的意思:(1).产生波浪。《汉书·郊祀志下》:“祠后土还,临 河 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三侠五义》第四九回:“忽然水上起波。”(2).掀起风波;寻衅肇事。《水浒后传》第十七回:“那兴讼构非,诬誑词状,唆人起波的事,一时记不起许多。”(3).比喻有节奏地间歇、曲折前进。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水有水波,热有热浪。在一定意义上讲,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这是事...

实行的意思:[释义](动)用行动来实现(纲领、计划等)。 [构成]偏正式:实〔行 [例句]实行下一项计划。(作谓语)...

特遣的意思:特地派遣。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末]又道不曾学得本事。那 张介元 特遣男女请先生员一梦。”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内臣护行》:“大臣唯辅臣起家,及谢事归里,恩礼隆重者,特遣行人宣召护行。”...

天诛的意思:(1).上天诛罚。《墨子·鲁问》:“ 郑 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 郑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坏人之善毋后世,败人之成天诛行。” 唐 韩愈 《讼风伯》:“天诛加兮不可悔, 风伯 虽死兮人谁汝伤。” 清 吴下阿蒙 《断袖篇·龙淫佃户》:“ 河间 马氏 家,一佃户年近六旬,独行遇雨,雷电晦冥,有龙探爪,按其笠,以为当受天诛。”(2).帝王的征讨或诛罚。《汉书·陈汤传》:“臣 延寿 、臣 汤 将义兵,行天诛。”《旧唐书·萧至忠传》:“ 楚客 、...

同仇的意思:...

心传的意思:◎ 心传 xīnchuán(1) [pass on personal teachings to pupils]∶禅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经卷,以师徒心心相印传授佛法(2) [a theory passed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泛指世世代代相传的学说...

一篑的意思:一筐。篑,盛土竹器。《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崇一簣而弗休,必钧高乎峻极矣。”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一簣犹嫌佔地多,寸土不留惟立骨。” 陈毅 《“七七”五周年感怀》诗:“九仞为山争一簣,同仇敢与亿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