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居仁惠建昌纸被
高人拥楮眠,脔卷意自适。
素风含混沌,春煦回呼吸。
馀温偶见分,来自芝兰室。
乍舒魄流辉,忽捲潮无迹。
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
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虬屈。
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
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
乃知瑩然姿,故自渐陶出。
治物犹贵精,治心岂宜逸。
平生感交游,耳剽非无得。
精神随事分,内省殊未力。
寸阴捐已多,老矣将何及。
自从得此衾,梦觉常惕惕。
清如夷齐邻,粹若渊骞觌。
独警发铿鍧,邪思戢毫忽。
勿谓绝知闻,虚闱百灵集。
鼎釜或存戒,韦弦亦规失。
则知君子所,惠以励蒙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寒声:寒冷的声音。残腊:残冬。
高人:高尚的人。
拥楮眠:拥着书卷入睡。
素风:朴素的风格。
混沌:混沌状态。
芝兰室:比喻高洁的环境。
乍舒:突然舒展。
忽捲:忽然卷起。
澡余心:洗净心灵。
愧:惭愧。
旴江藤:旴江边的藤蔓。
虬屈:盘曲。
霜露秋:秋季的霜露。
沧浪色:清澈的颜色。
蜕骨:蜕变骨骼。
治心:修养内心。
逸:懈怠。
精神随事分:精神随事物而变化。
内省:自我反省。
寸阴:片刻光阴。
捐:流逝。
惕惕:警惕的样子。
夷齐邻:像伯夷、叔齐那样的邻居。
粹若渊骞觌:纯洁如深渊中的鸟儿相见。
韦弦:古代的弦乐器,比喻规劝。
蒙塞:懵懂的人。
翻译
寒冷的声音在夜晚穿过树林,残冬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高尚的人拥着书卷入睡,卷轴的翻动让他感到自在。
朴素的风格蕴含着混沌,春天的温暖气息在呼吸间回荡。
余温偶尔显现,仿佛来自芝兰之室的芬芳。
突然间,灵魂散发光辉,忽然又像潮水般消失无踪。
我未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对此洁白的被褥深感惭愧。
曾听说旴江藤生长在苍翠的崖壁上,盘曲如龙。
在秋霜中斩断藤蔓,浸泡于沧浪之色,使其净化。
藤蔓粉身碎骨,骨骼蜕变得紧密而美丽。
由此得知,晶莹的品质源于不断磨砺和陶冶。
治理事物尚且追求精细,修养内心怎能懈怠。
一生感激交游,耳闻目睹并非无所收获。
精神随着事务而变化,自我反省却不够有力。
宝贵的光阴已流逝太多,垂暮之年又能做什么。
自从得到这床被子,醒来时常心存警惕。
它如同伯夷、叔齐般的清廉,又如渊博之人相见。
独自警醒,邪念收敛,不敢轻举妄动。
不要以为无知无识,智慧之门聚集了众多灵性。
无论是锅鼎的警示还是韦弦的教诲,都应引以为戒。
由此明白,君子之道在于以恩惠激励懵懂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生活状态。诗人在寒冷的季节里,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的沉思,表达了对精神修养的重视和自我要求。
开篇“寒声晚移林,残腊无几日”设置了一种萧瑟而肃穆的氛围,接着“高人拥楮眠,脔卷意自适”则描绘出一个隐士般的生活图景,其中“高人”指的是修养高尚的人,他们沉浸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为外界所扰。
“素风含混沌,春煦回呼吸”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自在。接下来的“馀温偶见分,来自芝兰室”则是对这种精神境界的一种具体展现,其中“芝兰室”象征着一种清高脱俗的生活空间。
“乍舒魄流辉,忽捲潮无迹”用来形容诗人内心世界的光明与澄净,而“未能澡余心,愧此一衾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修养不足的自省之意。
以下几句“尝闻旴江藤,苍崖走虬屈。斩之霜露秋,沤以沧浪色。粉身从澼絖,蜕骨齐丽密”是对自然界中生物生长过程的观察,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更暗示了一种生命力与精神力的比喻。
“乃知莹然姿,故自渐陶出”则点明了诗人通过这种观照自然、修养心性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悟性和精神境界的提升。而“治物犹贵精,治心岂宜逸。平生感交游,耳剽非无得”则进一步强调了对精神修养的重视,以及通过与人交流而获得的智慧。
接下来的几句“精神随事分,内省殊未力。寸阴捐已多,老矣将何及”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流逝和个人精力的珍惜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时间宝贵、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最后,“自从得此衾,梦觉常惕惕。清如夷齐邻,粹若渊骞觌”则是对所获得的精神净化状态的一种肯定,而“独警发铿鍧,邪思戢毫忽”则继续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心灵纯洁、警惕内心杂念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沉思,展现了一种超脱物欲、追求精神修养的生活理想。诗中不断强调精神修养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我反省和与人交流来提升个人的道德修为。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体现了他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