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邓参军明府远游尊人蚤岁弃官隐匡岳
明 · 胡应麟
手板那能谒路傍,扁舟归兴逐浔阳。
参军不恋芙蓉幕,仙尉偏宜薜荔裳。
钓倚宫亭明月近,樵穿庐岳乱云长。
谁言玉树阶除畔,百尺嵯峨在庙廊。
参军不恋芙蓉幕,仙尉偏宜薜荔裳。
钓倚宫亭明月近,樵穿庐岳乱云长。
谁言玉树阶除畔,百尺嵯峨在庙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参军与仙尉的归隐生活,以及对他们的赞美之情。首联“手板那能谒路傍,扁舟归兴逐浔阳”,以“手板”象征官职,与“扁舟”相对,表现了从官场到自然的转变,归心似箭,随流水前往浔阳,隐含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颔联“参军不恋芙蓉幕,仙尉偏宜薜荔裳”,通过“芙蓉幕”和“薜荔裳”的对比,前者可能象征着官场的繁华与束缚,后者则代表了自然与超脱,表达了对两位友人选择归隐的赞赏,他们不为官场所累,更倾向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颈联“钓倚宫亭明月近,樵穿庐岳乱云长”,描绘了两位友人在月光下的垂钓之乐和穿越庐山云雾的樵夫生活,这两幅画面都充满了宁静与诗意,展现了归隐生活的美好与自在。
尾联“谁言玉树阶除畔,百尺嵯峨在庙廊”,以“玉树阶除畔”比喻官场的荣华与权力,而“百尺嵯峨在庙廊”则象征着庙堂之高,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对归隐生活的推崇,认为真正的价值和成就不在官场的权势与荣耀,而在自然与内心的平静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两位友人归隐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与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思,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个人精神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