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东坡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及次韵前篇二诗草稿真迹即用其韵(其一)
清 · 汪仲鈖
碧梧翠柏庭锁凉,一雨丁耽晨达夜。
遗迹坡翁昔所珍,囊开古锦明灯下。
意忘工拙特秀劲,藤纸今犹墨光泻。
《海棠》诗传凡几本,同时醉笔应差亚。
改罢长吟忆少陵,赠翁一语吾能借。
道山魂去竟无还,五百春秋相代谢。
重函本是子京物,春日装池道南舍。
幸不家如卢绛贫,韵书肯换街头蔗。
坐中好事对钩摹,寒具多油涴还怕。
出神入化岂偶然,墨猪世上空讥骂。
遗迹坡翁昔所珍,囊开古锦明灯下。
意忘工拙特秀劲,藤纸今犹墨光泻。
《海棠》诗传凡几本,同时醉笔应差亚。
改罢长吟忆少陵,赠翁一语吾能借。
道山魂去竟无还,五百春秋相代谢。
重函本是子京物,春日装池道南舍。
幸不家如卢绛贫,韵书肯换街头蔗。
坐中好事对钩摹,寒具多油涴还怕。
出神入化岂偶然,墨猪世上空讥骂。
鉴赏
这首清代汪仲鈖的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碧梧翠柏庭锁凉",以碧绿的梧桐和翠绿的柏树营造出庭院深深的秋夜凉意。"一雨丁耽晨达夜",一场连绵的秋雨从清晨持续到夜晚,增添了环境的湿润与宁静。
诗人提及坡翁(苏轼)对这里的遗迹颇为珍视,曾在明亮的灯光下打开古锦,欣赏着精美的藤纸,感受着其秀劲的笔力和墨色流淌。"《海棠》诗传凡几本",暗示了这里曾有苏轼的海棠诗流传,而他的醉笔或许仅次于杜甫(少陵)。
"改罢长吟忆少陵",表达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以及自己修改诗作时的沉思与怀念。"道山魂去竟无还",感慨时光荏苒,苏轼的灵魂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重函本是子京物",说明这卷诗稿原本属于子瞻(苏轼的字),后来辗转到了汪仲鈖手中。
诗中提到的"春日装池道南舍",可能是指在春天时,汪仲鈖将诗稿整理并收藏。"韵书肯换街头蔗",表达了诗人对于珍贵文献的珍视,即使贫困也不愿用它换取街头的甘蔗。
"坐中好事对钩摹",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们聚在一起,一同欣赏和临摹这些诗稿的场景。"寒具多油涴还怕",则描绘了他们专注研习时,连热食沾染墨迹都浑然不觉的专注神情。
最后,诗人感慨这非凡的艺术成就并非偶然,世间对墨宝的讥讽嘲笑显得微不足道,"墨猪世上空讥骂",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坚定信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苏轼遗作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传统的热爱和对艺术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