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郑台处士归绛岩赏析

送郑台处士归绛岩

唐 · 方干
荣启先生挟琴去,厌寻灵胜忆岩栖。
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
惯采药苗供野馔,曾书蕉叶寄新题。
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

拼音版原文

róngxiānshēngxiéqínyànxúnlíngshèngyán
báiyuánchuíshùchuāngbiānyuè

hóngjīnggōuzhúwài
guàncǎiyàomiáogòngzhuàncéngshūjiāoxīn

xiányóuchuàngliángbiéwèicōngcōng便biànjiěxié

注释

荣启:指一位姓荣名启的先生,可能为虚构或特指某位隐士。
挟琴:携带琴,古人常以琴表达高雅情趣或寄托情感。
灵胜:美丽的风景,名胜之地。
岩栖:居住在山洞或岩石间,形容隐居生活。
白猿:白色的猿猴,文学中常象征清高或仙风道骨。
垂树:挂在树上,此处形容猿猴的姿态。
红鲤:红色的鲤鱼,这里增添景致的色彩与生机。
竹外溪:竹林之外的小溪,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
药苗:药用植物的嫩芽,用于食用或制药。
野馔:野外的食物,指简朴的山野饭菜。
书蕉叶:在芭蕉叶上写字,古代文人的一种随性创作方式。
新题:新的诗文题目或内容。
古贤:古代的贤人,此指历史上的智者或德高望重之人。
河梁别:在河上的桥上告别,比喻离别的情景。
未可:不可以。
匆匆:急忙,仓促。
解携:分手,告别。

翻译

荣启先生带着琴离开,厌倦了寻找名胜而回忆起山洞中的隐居生活。
白猿挂在树上,窗边映着月光,红鲤鱼在竹林外的小溪中被钓钩惊扰。
他习惯采摘药草作为野外的食物,曾经在芭蕉叶上书写新作寄给朋友。
古代贤人仍然为河上的离别感到悲伤,我们不可匆忙地就分手道别。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所作,名为《送郑台处士归绛岩》。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生动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及对山水生活的向往。

首句“荣启先生挟琴去”,点出了主人公荣启带着琴行走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这里通过琴这一文化元素,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艺术和自然之美的情操。"厌寻灵胜忆岩栖"则表达了对山中灵奇胜境的向往,以及对于岩洞隐居生活的一种怀念。

接下来的两句“白猿垂树窗边月,红鲤惊钩竹外溪”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山林幽静、生机勃勃的画面。白猿(可能指猿猴)在树上与窗前明月相望,而红鲤鱼则因钩而跳跃于竹丛之外的小溪中,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山林中的宁静美丽。

“惯采药苗供野馔”一句,透露出主人公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他们习惯于在野外采集草本来作为食物,这反映了一种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紧接着,“曾书蕉叶寄新题”则显示了诗人通过书写在香蕉叶片上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两句“古贤犹怆河梁别,未可匆匆便解携”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往智者的离别之情,以及诗人不愿意急促地结束这次分别的情感。这里的"古贤"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高士或隐逸,他们在河梁这样的自然景观中与朋友告别,留下了深刻的离别之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生活和友情的描绘,以及对过往文化精髓的传承,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诗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