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子发道中
明 · 傅汝舟
攀山辞玉笥,辍浦问珠林。
四村流水暗,三月落花深。
岭晦行云气,沙明止岸阴。
所思若下士,被发正鸣琴。
四村流水暗,三月落花深。
岭晦行云气,沙明止岸阴。
所思若下士,被发正鸣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访友人在山间行进的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首句“攀山辞玉笥,辍浦问珠林”以“辞”和“问”两个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访友人穿越山岭、探寻路径的情景,玉笥和珠林则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神秘而珍贵的色彩。
接着,“四村流水暗,三月落花深”两句,通过“暗”和“深”这两个形容词,不仅描绘了春日里流水潺潺、落花满径的景象,也暗示了访友人深入探索、逐渐接近目的地的过程。这里的“暗”字,既指光线的昏暗,也隐含着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
“岭晦行云气,沙明止岸阴”进一步渲染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岭上的云气弥漫,似乎与行人的脚步相呼应;而沙岸的明亮与阴暗对比,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真实描绘,也象征着访友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最后,“所思若下士,被发正鸣琴”一句,将访友人的思绪与古代隐士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简单、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里“下士”并非贬义,而是指那些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人。被发,即披散头发,是古代文人隐居生活的一种常见形象,而“正鸣琴”则展现了他们悠然自得、寄情于琴的雅致生活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友人在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探索与思考,既有对美好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