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四海英雄尽戢兵,皆如圪圪天金柱。
万姓多论政与德,请树丰碑似山岳。
一从寇灭二十年,琬琰雕镌赐重叠。
荆州化风何卓异,寡欲无为合天地。
虽立贞碑与众殊,字字皆是吾皇意。
君侯捧碑西拜泣,臣且何人恩荐及。
凤皇衔下雕龙文,德昧政虚争敢立。
函封三奏心匍匐,坚让此碑声盖国。
我恐江淹五色笔,作不立此碑之碑文不得。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赫赫:显赫,声名远播。中兴主:中兴时期的君主。
戢兵:放下武器,停止战争。
圪圪:稳固,牢固。
琬琰:美玉,比喻珍贵的石料。
寡欲无为:清心寡欲,顺应自然。
凤皇衔下:凤凰口中的图案。
五色笔:江淹的典故,指才情出众的笔墨。
翻译
显赫的中兴君主,威震四方超越古今四海英雄放下武器,如同稳固的天柱支撑
万民称赞他的政绩和德行,请求树立丰碑如山岳般崇高
自平定叛乱二十年来,无数珍贵石碑被赐予
荆州的风气多么卓越,清心寡欲顺应天地之道
虽然立碑独特,字字都蕴含着皇帝的深意
您捧着碑向西哭泣,臣子何德能受此恩典
凤凰口中衔着龙纹图案,品德欠缺政绩不足怎敢自立
三次密封奏章,谦卑地推辞,碑名传遍全国
我怕江淹的五色笔,也无法写出不立此碑的碑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权德舆的作品,名为《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地方官吏德政的诗。开篇“明明赫赫中兴主,动纳诸隅冠前古”两句,描绘了一个光辉耀眼、继往开来的理想君主形象,纳入四方贤才,以恢复古代盛世之美誉。接着,“四海英雄尽戢兵,皆如圪圪天金柱”两句,则表明在这位领袖的统治下,英雄们都放下了武器,如同坚固的金柱一般屹立不倒。
“万姓多论政与德,请树丰碑似山岳”一句,说明百姓纷纷议论官吏的政绩和道德,并请立碑以资纪念,如同高峻的山岳。诗人在此通过民众的口碑来凸显这位官吏的美德。
“一从寇灭二十年,琬琰雕镌赐重叠”两句,表达了这位官吏治理荆州二十年来的成就,以及对他的赞誉如同精美的工艺品被反复颂扬。紧接着,“荆州化风何卓异,寡欲无为合天地”一句,则是说这位官吏不仅治理有方,更能影响人心,使得荆州之风大变,与天地相合。
“虽立贞碑与众殊,字字皆是吾皇意”两句,意味着即便是那些正直的碑文,也与众多不同的碑文相比,每一个字都体现了君主的旨意。诗人在此通过对碑文的赞美,进一步强化了官吏德政的权威性。
“君侯捧碑西拜泣,臣且何人恩荐及”两句,则表现出官员面对这座碑时的情感波动,他们或许会向西方向拜谢上天,对于能被推荐为此任职的恩泽充满感激。最后,“凤皇衔下雕龙文,德昧政虚争敢立”一句,通过凤凰衔下雕刻着龙纹的碑文来比喻这位官吏的德行和政策,如同凤凰一般高贵而难以企及。
“函封三奏心匍匐,坚让此碑声盖国”两句,是说诗人将自己的心意函封呈给朝廷三次,但内心却渴望这座碑能传遍全国。最后一句“我恐江淹五色笔,作不立此碑之碑文不得”,则是诗人自谦,担心自己的才华不足以刻画出这样伟大的德政碑文。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吏德政的赞美和碑文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颂扬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