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石窟寺
唐 · 喻凫
一刹古冈南,孤钟撼夕岚。
客闲明月阁,僧闭白云庵。
野鹤立枯蘖,天龙吟净潭。
因知不生理,合自此中探。
客闲明月阁,僧闭白云庵。
野鹤立枯蘖,天龙吟净潭。
因知不生理,合自此中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刹:极短的时间。古冈:古老的山岗。
孤钟:单独的钟声。
夕岚:傍晚的山岚。
客闲:游客悠闲。
明月阁:明亮的月阁(可能指供游客休息的地方)。
僧闭:僧人关闭。
白云庵:白云庵(僧人的住所)。
野鹤:野生的鹤。
枯蘖:枯枝败叶。
天龙:天空中的巨龙(比喻或象征)。
净潭:清澈的潭水。
不生理:无法理解的生活道理。
合:应当。
此中:这里。
探:探寻。
翻译
在古老的山岗南边,孤独的钟声震撼着傍晚的山岚。游客在明亮的月阁中闲适,僧人在白云庵中闭门静修。
野鹤独立于枯枝败叶间,天空中的巨龙在清澈的潭水中低吟。
由此可知,世间无常,真理应在这样的环境中探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山居生活图景。"一刹古冈南,孤钟撼夕岚",设定了背景:在远古的山冈之南,有一口孤独的钟声响彻晚霞中的山峦。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孤钟与夕岚),营造出一种空旷幽深的意境。
接着,“客闲明月阁,僧闭白云庵”展现了诗人和僧人的不同选择。"客闲"暗示着诗人在这宁静之地游历,而"僧闭白云庵"则是佛教修行者选择的封闭与超脱。这两句通过对比两种生活方式,强化了诗中“超然物外”的主题。
第三、四句,“野鹤立枯蘖,天龙吟净潭”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宁静与神秘。"野鹤"和"天龙"都是自然界中的精灵,分别在干枯的芦苇中站立,在清澈的水潭中歌唱,这两句诗塑造了一种仙境般的氛围。
最后,“因知不生理,合自此中探”表达了诗人通过观察这宁静的山居生活,对世俗纷争的超脱态度。"因知"意味着由此而知,而"不生理"则是说对现实世界的纷扰无动于衷,最后的"合自此中探"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这宁静之地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不同生活选择的比较,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宁静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