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桐乡王汝学先生
再濯湄邱波,三洒深庵涕。
岿然赖公存,硕果坚固蒂。
渺以一南儒,京师避头地。
囊括天下士,尾闾收无际。
耿耿胸中物,落落湖海气。
汲古修绠深,董马在伯季。
胡为枘凿殊,明眸尘土蔽。
坐使万夫特,一麾老下吏。
挂桑长弓闲,刈苕湛卢利。
平生五车书,一策用未既。
语剩何须多,盈箱酱瓿隶。
对此鸡肋盘,佳味天然?。
玄牝希夷精,侯鲭屡护致。
随伸信手长,阿育青螺髻。
玉屑凤脑香,芝丝驼橐腻。
一啖痊百疴,岂但惜掷弃。
事久真乃出,谁能障一袂。
所以南丰老,终与欧苏俪。
悯顽上帝心,说来箕失丽。
含章不一舒,括囊造化忌。
愿将万斛泉,起作一流滞。
震泽入三江,大海会源系。
神龙起九有,霖雨乃馀溉。
文墨云仍孙,敢尔托未契。
所以启玉壶,刀圭期一哜。
步进百尺竿,貂乏狗可继。
鉴赏
此诗《谒桐乡王汝学先生》是明代诗人唐胄对桐乡王汝学先生的颂扬之作。诗中表达了对先生学问高深、品德高尚的敬仰之情。
首句“乡曲仰前修”点明了对先生的尊敬和仰慕之情,接着“每恨时不遇”表达了对先生未能在适当的时代施展才华的遗憾。随后,“再濯湄邱波,三洒深庵涕”描绘了先生的清高品格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岿然赖公存,硕果坚固蒂”赞美了先生如同巍峨山岳般稳固的存在,其学问成果如同坚实果实,根深蒂固。接下来,“渺以一南儒,京师避头地”则描述了先生虽身处偏远之地,却心怀京城,志向远大。
“囊括天下士,尾闾收无际”赞扬了先生广纳贤才,学问博大精深。紧接着,“耿耿胸中物,落落湖海气”形容了先生胸怀宽广,气度非凡。以下几句“汲古修绠深,董马在伯季”进一步赞美了先生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
“胡为枘凿殊,明眸尘土蔽”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认为先生的才华被世俗所遮蔽。接着,“坐使万夫特,一麾老下吏”感叹先生未能得到应有的职位和待遇。
“挂桑长弓闲,刈苕湛卢利”描绘了先生退隐后的悠闲生活,同时“平生五车书,一策用未既”表达了对先生学问的肯定。以下几句“语剩何须多,盈箱酱瓿隶”则暗示了先生的智慧和学识丰富。
“对此鸡肋盘,佳味天然”将先生的学问比作美味佳肴,令人回味无穷。“玄牝希夷精,侯鲭屡护致”进一步赞美了先生学问的精深和独特之处。
“随伸信手长,阿育青螺髻”形容了先生学问的广阔和深入。“玉屑凤脑香,芝丝驼橐腻”通过比喻,赞美了先生学问的高雅和珍贵。“一啖痊百疴,岂但惜掷弃”表达了对先生学问价值的高度评价。
“事久真乃出,谁能障一袂”表达了对先生学问持久性和影响力的肯定。“所以南丰老,终与欧苏俪”将先生与古代文学大家相提并论,表示对其成就的极高赞誉。
“悯顽上帝心,说来箕失丽”表达了对先生关注普通百姓疾苦的高尚情怀。“含章不一舒,括囊造化忌”则赞美了先生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愿将万斛泉,起作一流滞”表达了对先生学问传播和影响的期待。“震泽入三江,大海会源系”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先生学问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的赞美。
“神龙起九有,霖雨乃馀溉”形容了先生学问如同神龙般在各地兴起,滋润万物。“文墨云仍孙,敢尔托未契”表达了对先生学问传承和后世影响的期待。
“所以启玉壶,刀圭期一哜”表达了对先生学问的渴望和敬仰。“步进百尺竿,貂乏狗可继”则通过比喻,表达了对先生学问追求和传承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王汝学先生的赞美,展现了其学问的博大精深、品德的高尚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先生未能在适当时代施展才华的遗憾和对先生学问传承和影响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