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中即事
葭芦莽苍生暮烟,杨柳萧条带秋色。
北接沧浪南洞庭,八九百里荒荒白。
一渠纡萦十日行,巧避江涛如过席。
平生闻说沌鱼美,满篮不受百钱直。
我来涨潦渔者稀,罾网高悬钓竿掷。
苇屋人家绝可怜,欲没未没三四尺。
倚树为巢葑作床,剥菱炊菰自朝夕。
青裙皂髻长儿女,城市繁华岂曾识。
屋头一艇是生涯,丁算未必逃官籍。
迢迢客路几叹息,茫茫宇宙何终极。
有酒无鱼莫浪愁,独醉月明听吹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云梦泽:古代湖泊名。玻璃碧:形容湖水清澈透明。
葭芦:芦苇。
暮烟:傍晚的雾气。
沧浪:古河流名,此处指湖北一带。
官籍:官府的户籍记录。
翻译
武昌的西南是云梦泽,湖水平静如玻璃般碧绿。芦苇丛生在傍晚的雾气中,杨柳稀疏,带着秋天的色彩。
北边连着沧浪,南边是洞庭湖,八九百里的荒原一片洁白。
一条水渠蜿蜒曲折,走了十天才到,巧妙避开江上的波涛,像过席子般轻松。
听说沌鱼味道美,即使满篮也舍不得用百钱买。
我来到这里,因水位上涨捕鱼的人少,鱼网高挂,钓鱼竿被丢在一旁。
苇屋人家显得特别可怜,快要被水淹没,只剩三四尺高。
他们倚树做巢,以葑草为床,每天剥菱煮菰度日。
穿着青裙黑发的孩子们,从未见识过城市的繁华。
屋顶上的一叶扁舟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可能还不必担心官府的户籍登记。
漫长的旅途让人叹息,浩渺的天地间不知何处是尽头。
即使没有鱼也没有必要过分忧虑,独自在明亮的月下饮酒听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乡生活场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生活情趣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武昌西南云梦泽,水平不动玻璃碧。" 这两句开篇便以宏大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云梦泽即今武汉长江之滨地区,通过“水平”和“玻璃碧”两个词汇,可以感受到水面的平静无波,如同透明的玻璃。
接下来的"葭芦莽苍生暮烟,杨柳萧条带秋色。" 描述了晚霞之下的芦苇丛生的景象和初秋时节杨柳萧瑟的画面,给人以淡远幽深之感。
第三句"北接沧浪南洞庭,八九百里荒荒白。" 提到了诗人所处位置与周围的地理环境,北边是长江的波涛,南边是洞庭湖,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观。
接着的"一渠纡萦十日行,巧避江涛如过席。" 描述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一条小船在长江上缓慢前进,巧妙地避开波涛,就像是在席间行走一样。
诗人还写到了对美味食物的向往:"平生闻说沌鱼美,满篮不受百钱直。" 沌鱼在这里代表了田园生活中的一种美好,而“满篮不受百钱直”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价值的生活态度。
然而接下来的几句却转换了画面:"我来涨潦渔者稀,罾网高悬钓竿掷。苇屋人家绝可怜,欲没未没三四尺。" 描写了诗人到达这里后发现渔人已不多见,而当地居民的生活困苦,他们住在草屋中,水位即将淹没屋顶,只剩下三四尺的地方。
接下来几句则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描绘:"倚树为巢葑作床,剥菱炊菰自朝夕。青裙皂髻长儿女,城市繁华岂曾识。" 诗人写到了简陋的住所,用树木做成巢穴,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简单的家风,以及与世隔绝的田园儿女。
最后几句则是对诗人自身处境的一种感慨:"屋头一艇是生涯,丁算未必逃官籍。迢迢客路几叹息,茫茫宇宙何终极。有酒无鱼莫浪愁,独醉月明听吹笛。" 诗人表达了对归宿的渴望,以及面对繁杂世界时的一种无奈和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生活情趣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客观中难以逃脱世俗羁绊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