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四明吴协拙轩二首(其二)
宋 · 孙觌
老罢谁当问喘牛,羁栖具作寄巢鸠。
盖茆一把藏吾拙,便是元龙百尺楼。
盖茆一把藏吾拙,便是元龙百尺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哲学意味。
首句“老罢谁当问喘牛”,以“喘牛”比喻年老力衰之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老去的感慨,同时也暗含了对世态炎凉、无人关心的无奈。这里的“喘牛”并非实指,而是借喻,通过“谁当问喘牛”的疑问,流露出一种被社会遗忘的孤独感。
次句“羁栖具作寄巢鸠”,“羁栖”意味着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寄巢鸠”则比喻自己如同寄居在别人巢穴中的鸠鸟,暗示了诗人生活的不稳定和寄人篱下的处境。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感的渴望。
后两句“盖茆一把藏吾拙,便是元龙百尺楼”,前一句“盖茆一把藏吾拙”中,“茆”指的是茅草,这里用“一把茆”来象征简陋的住所,而“藏吾拙”则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或身份的谦逊态度。后一句“便是元龙百尺楼”则是借用典故,元龙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曾经居住在百尺楼上,以示豪迈不羁。在这里,诗人将自己简陋的住所与元龙的百尺楼相提并论,既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独立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现状的接受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我形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诗人不仅抒发了对现实的感慨,也传达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