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广济篆咏怀(其二)
清 · 吴森
谟草荫北堂,芊蔚颜色好。
负书事远游,书田刈获早。
归来衣有尘,阿母亲为扫。
一昨羁薄宦,乃古夜郎道。
菽水缺常供,音问亦窅渺。
传闻阿母悲,倚闾忘昏晓。
弱息汲井回,孤孙索饭恼。
复有九男女,婴婴母怀抱。
嗟哉行役人,投笔太草草。
负书事远游,书田刈获早。
归来衣有尘,阿母亲为扫。
一昨羁薄宦,乃古夜郎道。
菽水缺常供,音问亦窅渺。
传闻阿母悲,倚闾忘昏晓。
弱息汲井回,孤孙索饭恼。
复有九男女,婴婴母怀抱。
嗟哉行役人,投笔太草草。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森的《谢广济篆咏怀(其二)》描绘了一幅家庭生活与远方游子思念之间的画面。开篇“谟草荫北堂,芊蔚颜色好”以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出北堂草木茂盛的景象,寓含家庭温馨的气氛。接着,“负书事远游,书田刈获早”表达了主人公为了学业或仕途而远离家乡,勤奋耕耘的形象。
“归来衣有尘,阿母亲为扫”写游子归家后,母亲细心打扫尘土,流露出亲情的温暖。然而,“一昨羁薄宦,乃古夜郎道”又揭示了诗人身处偏远之地,仕途艰难的境况。“菽水缺常供,音问亦窅窅”进一步强调了家庭生活的困苦和与亲人间的音信不通。
“传闻阿母悲,倚闾忘昏晓”通过母亲的深深忧虑和日夜期盼,强化了游子的愧疚之情。孩子“弱息汲井回,孤孙索饭恼”以及家中众多嗷嗷待哺的孩子,更显家庭的艰辛。最后,“嗟哉行役人,投笔太草草”以感叹收尾,表达了诗人对匆匆离去、未能尽孝的自责。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家庭场景和游子的内心独白,展现了清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