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以司空大师不肯赋诗以诗挑之赏析

以司空大师不肯赋诗以诗挑之

辽 · 耶律宗真
为避绮吟不肯吟,既吟何必昧真心。
吾师如此过形外,弟子争能识浅深。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与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对艺术创作中真诚与技巧关系的深刻思考。首句“为避绮吟不肯吟”,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于过分追求华丽辞藻、形式主义的批评,暗示了真正的艺术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装饰上,而应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接下来,“既吟何必昧真心”则直接点明了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表达创作者的真实情感,而非仅仅追求技巧或形式上的完美。

后两句“吾师如此过形外,弟子争能识浅深”,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这里将艺术创作比作超越形式的探索,即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超越表面的形式,深入到作品的灵魂和内涵之中。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挑战:即使是作为弟子(即读者或欣赏者)也难以完全理解这种深层的含义,这既是对艺术复杂性的肯定,也是对欣赏者能力的一种谦逊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本质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对于艺术欣赏与理解的复杂性和难度的认识。它鼓励艺术家在创作时保持真诚,同时也提醒欣赏者要具备深度理解和感受艺术作品的能力。

词语解释

不肯的意思:◎ 不肯 bùkěn[will not;would not] ——用于否定式助动词表示拒绝他不听劝告,不肯在他的船上装一台辅助引擎...

弟子的意思:[释义](名)旧称学生,徒弟。 [构成]并列式:弟+子 [例句]孔子的弟子很多。(作主语)...

过形的意思:过分地表现。 严秀芳 《贞操》:“我以为女子从前受贞操的压迫,是不对的;现在的过形放荡,也是错误的。”...

何必的意思:[释义](副)有“为什么一定要”的意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构成]偏正式:何〔必 [例句]既然不会下雨;何必带伞。(作状语)...

浅深的意思:(1).深和浅。《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虽浅深不同,详略各异,其褒德显荣,典章一也。” 宋 苏轼 《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志不同,故其术有浅深,而其成功有巨细。” 郭沫若 《羽书集·由“有感”说到气节》:“悲歌 燕 赵 已消沉,沦落何须计浅深?”(2).深厚。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自尔家事细微,必为賙给,使举族免於流转,得专孝思,其为惠浅深,以此可见。”...

如此的意思:[释义](副)这样(表示强调或肯定某种情况)。 [构成]动宾式:如|此 [例句]如此勇敢。(作状语)...

真心的意思:◎ 真心 zhēnxīn(1) [bona fides; honest]∶不含欺诈或欺骗的(2) [sincere]∶心意真实恳切真心诚意地想娶她为妻...

争能的意思:(1).比才能或本领。《书·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荀子·君子》:“不矜矣,夫故天下不与争能而致善用其功。”(2).犹逞能。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一:“一生自猎知无敌,百中争能耻下鞲。” 浦起龙 心解:“争能,争显其能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长篇累幅,多至百韵,少亦数十韵,争能鬭巧,层出不穷。”(3).犹怎能。 辽兴宗 《以司空大师不肯赋诗以诗挑之》:“吾师如此过形外,弟子争能识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