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二六)
唐 · 寒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野情多放旷,长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
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隐逸情怀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与淡泊,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自乐平生道”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他自得其乐,不随波逐流地追求外在的成功或功名。"烟萝石洞间"则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景象,烟雾缭绕的山洞成为诗人安身立命之所。
“野情多放旷”表明了诗人的性格,他对大自然的情感流露得十分丰富且不受拘束。"长伴白云闲"则是这种情怀的具体写照,诗人与悠悠白云为伴,享受着悠闲自在的时光。
“有路不通世”一句显示了诗人的孤高立意,他不愿意随波逐流地融入尘世,而是选择了一条不为世俗所了解和接受的道路。"无心孰可攀"则进一步强调,诗人已无心于功名利禄,对那些可以攀爬的社会关系和物质追求毫不在意。
“石床孤夜坐”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寂寞的夜晚场景,诗人独自坐在坚硬的石床上,可能是在沉思,也可能是欣赏着周遭的自然美。"圆月上寒山"则将这种宁静与孤独推向高潮,明亮的圆月映照在清冷的山峦之上,为诗人提供了一幅绝美的夜景。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泊明志、不随世俗浮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