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菶伯善弹琵琶比且废置聊此戏之
明末清初 · 陈子升
回窗无语堕风花,玉匣纤尘闭月华。
已识琵琶流怨久,何须今日怨琵琶。
已识琵琶流怨久,何须今日怨琵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首句“回窗无语堕风花”,以“回窗”暗示室内环境的幽静,而“无语堕风花”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飘落的花瓣赋予了情感,仿佛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某种故事或情绪。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接着,“玉匣纤尘闭月华”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玉匣象征着珍贵之物的存放之处,而“纤尘”与“闭月华”则共同营造了一种既精致又略显寂寞的意境。月华被“闭”在玉匣之中,似乎暗示着美好事物被暂时封存,等待着未来的重见天日。
后两句“已识琵琶流怨久,何须今日怨琵琶”,则将话题转向了琵琶这一乐器。琵琶自古以来就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人提到“已识琵琶流怨久”,意味着琵琶的哀怨之声早已被人所熟知和理解。然而,在这里,诗人却以反问的方式提出,既然琵琶的哀怨已经为人所知,为何还要在今日再次为它的哀怨而感到悲伤呢?这不仅是对琵琶命运的一种感慨,也是对人生中某些情感反复出现的无奈与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音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情感复杂以及美好事物易逝的深刻感悟。语言含蓄,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