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赏析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

宋 · 梅尧臣
顷余游巩洛,值子入天台。
当时群卿士,共羡出氛埃。
荏苒逾一纪,却向人间来。
问子何为尔,言兴般若台。
虽将发愚闇,般若安在哉。
此教久已炽,增海非一杯。
我言亦爝火,岂使万木灰。
盖欲守中道,焉能力损裁。
子勿疑我言,遂以为嫌猜。
忽闻携锡杖,思向石桥回。
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嘉辞遍入口,幸足息岩隈。

拼音版原文

qǐngyóugǒngluòzhítiāntái

dāngshíqúnqīngshìgòngxiànchūfēnāi

rěnrǎnquèxiàngrénjiānlái

wènwèiěryánxīngbānruòtái

suījiāngànbānruòānzàizāi

jiàojiǔchìzēnghǎifēibēi

yánjuéhuǒ使shǐwànhuī

gàishǒuzhōngdàoyānnéngsǔncái

yánsuìwèixiáncāi

wénxiézhàngxiàngshíqiáohuí

chéngxiáshùcàncànzhùshīcái

jiābiànkǒuxìngyánwēi

注释

巩洛:地名,古代地区。
天台:地名,指天台山,佛教圣地。
氛埃:尘埃,比喻世俗纷扰。
荏苒: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般若台:佛教建筑,象征智慧。
愚闇:愚昧,无知。
炽:旺盛,强烈。
爝火:小火,比喻微弱的言论。
中道: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道德或行为准则。
锡杖:僧人出行的杖,象征出家修行。
石桥:可能指寺庙附近的桥梁。
城霞:城市中的晚霞,象征美丽景色。
岩隈:岩石的角落,隐秘之地。

翻译

我曾游览巩洛间,恰逢你去天台山。
那时众官员,都羡慕你能逃离尘埃。
时光荏苒过十二年,如今你又返回人世间。
我问你为何如此,你说是为了修建般若台。
虽然你想要启迪愚昧,但般若智慧又在哪里呢?
佛法早已盛行,增长的不只是大海一勺水。
我的言论如微火,怎能熄灭万木的生机。
我只求坚守中庸之道,哪有力量去裁决一切。
你不必怀疑我的话,别误解为猜忌。
忽然听说你要持杖归去,我想你该转向石桥边。
城中的晚霞和仙树,灿烂景色助我诗兴。
美好的言辞满口皆是,希望这能让我在岩边稍作歇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梵才吉上人在巩洛之地相遇,梵才即将前往天台山修行。诗人回忆起当年梵才离开尘世时群臣士人的羡慕之情,感叹时光荏苒,梵才如今重回人间。诗人询问梵才为何选择再次入山,梵才回答是为了追求般若智慧。

诗人感慨佛法盛行,如同大海般深广,而自己的见解则如微小的火光,无法与之相比。他表明自己虽不能像梵才那样深入佛理,但希望能坚守中道,不妄加评论。他对梵才的修行选择表示理解,没有怀疑或猜忌。最后,诗人得知梵才将携带锡杖返回,石桥和城霞的美景似乎能激发他的诗才,诗人祝愿他在山中能有所感悟,找到内心的平静。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修行之路的尊重和祝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