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修可大归省
明 · 王缜
梓里谁投分,燕台此盍簪。
石磨脂玉润,月浸镜潭深。
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
螭头编斧藻,犀畔纪纶音。
翠拾兰丁秃,明敲瓦缶瘖。
三年西掖梦,终夜北堂心。
恩隔魂消渴,章投诏允钦。
秋高鸿度塞,云暮鸟依林。
李密孤情切,刘筠高义真。
不堪重回首,相对又分襟。
路入西江远,天浮南海阴。
长亭一樽酒,惆怅莫停斟。
石磨脂玉润,月浸镜潭深。
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
螭头编斧藻,犀畔纪纶音。
翠拾兰丁秃,明敲瓦缶瘖。
三年西掖梦,终夜北堂心。
恩隔魂消渴,章投诏允钦。
秋高鸿度塞,云暮鸟依林。
李密孤情切,刘筠高义真。
不堪重回首,相对又分襟。
路入西江远,天浮南海阴。
长亭一樽酒,惆怅莫停斟。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缜所作的《送刘修可大归省》。诗中以深情厚谊为主线,描绘了送别友人归乡省亲的场景,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未来的不舍。
首联“梓里谁投分,燕台此盍簪”,以“梓里”和“燕台”为背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同时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接着,“石磨脂玉润,月浸镜潭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友人的才华比作润泽的玉石和深邃的潭水,形象地赞美了其才华横溢。
“气焰横千丈,才猷迥百寻”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的非凡才能和卓越成就。“螭头编斧藻,犀畔纪纶音”则通过具体的物品,如螭头、斧藻、犀角等,象征友人的身份和地位,以及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翠拾兰丁秃,明敲瓦缶瘖”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伤感。“三年西掖梦,终夜北堂心”表达了对友人过去共度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恩隔魂消渴,章投诏允钦”流露出对友人归乡省亲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之情。“秋高鸿度塞,云暮鸟依林”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色,渲染了离别的氛围。
最后,“李密孤情切,刘筠高义真”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忠诚和高尚品德的赞赏。“不堪重回首,相对又分襟”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痛苦。“路入西江远,天浮南海阴”描绘了友人归途的遥远和艰难。“长亭一樽酒,惆怅莫停斟”则以送别宴会上的一杯酒,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