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水帘洞入黄龙洞
明 · 欧大任
洞口嵚崟石作闾,珠帘千尺更何如。
楼看建武将军节,山待琅琊处士居。
空里铁桥还蹑屐,云边玉笥可藏书。
不须此日歌招隐,丛桂青青映草庐。
楼看建武将军节,山待琅琊处士居。
空里铁桥还蹑屐,云边玉笥可藏书。
不须此日歌招隐,丛桂青青映草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水帘洞与黄龙洞之间的一段神秘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洞穴的险峻、珠帘的壮观以及洞中景致的清幽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先,“洞口嵚崟石作闾,珠帘千尺更何如。”这两句描绘了洞口的险峻和珠帘的壮观。洞口高耸的岩石如同门户,而悬挂的珠帘则垂落千尺,这样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楼看建武将军节,山待琅琊处士居。”这两句通过想象,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联系,赋予了洞穴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建武将军节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建筑风格或纪念物,而琅琊处士则是古代隐士的象征,暗示着这里曾是文人雅士隐居之地。
“空里铁桥还蹑屐,云边玉笥可藏书。”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洞中的奇特景象。空中仿佛有一座铁桥,人们可以踩着它前行;而在云雾缭绕之处,玉笥(一种盛放书籍的器具)可以用来存放书籍,暗示着这里不仅景色迷人,还充满了知识与智慧的气息。
最后,“不须此日歌招隐,丛桂青青映草庐。”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环境的感慨。在这样一个充满自然美景与文化韵味的地方,无需再唱出招隐之歌来吸引隐士,因为这里本身就是隐逸的理想之所。丛生的桂花树映照着草庐,营造出一片宁静和谐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水帘洞与黄龙洞之间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