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书自号放庵而得改七芗画一树梅花一放翁便面宛肖其貌索题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放庵閒放学放翁,得画神貌适与同。
平生任天无宿物,不假战胜颜常丰。
年时比舍聚姻娅,我甫逾冠君方童。
何期垂暮挈子侄,还与割宅居西东。
顾予扈从滞渤碣,君尽日饮看霜枫。
杞忧屈问亦自哂,天纵不坠终梦梦。
昨来瞻觐退就我,积雪璀璀继以风。
围炉话旧间星相,寿夭齐视何穷通?家山兵火勿复问,藏酝开瓮留一中。
从游邓尉恐无分,且共酒面灯前红。
平生任天无宿物,不假战胜颜常丰。
年时比舍聚姻娅,我甫逾冠君方童。
何期垂暮挈子侄,还与割宅居西东。
顾予扈从滞渤碣,君尽日饮看霜枫。
杞忧屈问亦自哂,天纵不坠终梦梦。
昨来瞻觐退就我,积雪璀璀继以风。
围炉话旧间星相,寿夭齐视何穷通?家山兵火勿复问,藏酝开瓮留一中。
从游邓尉恐无分,且共酒面灯前红。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名为《贻书自号放庵而得改七芗画一树梅花一放翁便面宛肖其貌索题》。诗中描绘了放庵与放翁两位人物的交谊,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欣赏与尊重。
首句“放庵閒放学放翁”,点明了两人身份,放庵与放翁,一个为隐士,一个为文人,各自在自己的领域中追求闲逸与学问。接着,“得画神貌适与同”一句,表达了放庵对放翁形象的深刻理解与共鸣,通过一幅画作,将两人精神风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平生任天无宿物,不假战胜颜常丰”两句,赞美了放翁一生随性自然,不求功名利禄,内心平和,即使面对困难也能保持乐观的态度。接下来,“年时比舍聚姻娅,我甫逾冠君方童”回忆了两人年轻时的相聚,那时的放翁还是少年,而放庵则已成年,两人的友情由此开始。
“何期垂暮挈子侄,还与割宅居西东”描述了两人晚年时的相聚,虽然各自生活于不同的地方,但依然保持着深厚的友谊。接着,“顾予扈从滞渤碣,君尽日饮看霜枫”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两人在不同境遇下的生活状态,放庵因公务滞留,而放翁则悠闲地观赏霜枫。
“杞忧屈问亦自哂,天纵不坠终梦梦”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与自我反思,同时也流露出对命运的无奈与接受。最后,“昨来瞻觐退就我,积雪璀璀继以风”、“围炉话旧间星相,寿夭齐视何穷通?”、“家山兵火勿复问,藏酝开瓮留一中”、“从游邓尉恐无分,且共酒面灯前红”等句子,描绘了两人重逢后的温馨场景,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回顾与珍惜,同时也对未来充满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两位人物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陈宝琛作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