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戴石屏十人重游分韵得凿字即席赋
宋 · 曾原一
线径盘邅回,老壁出参错。
洞深路欲无,且进还悸愕。
太虚堕滓液,有此奇伟作。
芮也劳斧斤,此语失之凿。
斗崖湿生云,泉杂云影落。
殿头何时仙,怡然骑木鹤。
洞深路欲无,且进还悸愕。
太虚堕滓液,有此奇伟作。
芮也劳斧斤,此语失之凿。
斗崖湿生云,泉杂云影落。
殿头何时仙,怡然骑木鹤。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奇特的山洞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曲折蜿蜒的山路,古老的墙壁上参差不齐,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和探险的艰难。洞穴幽深,仿佛路途尽头已不可见,行走其中令人既想前进又心生惊惧。
诗人接着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认为这样的奇景并非人力所能轻易创造,暗示了对天地造化的敬畏。他提到芮也(可能是某位古人)曾试图用斧斤开凿,但这种说法显得过于武断,与眼前的自然景观不符。
沿途斗崖之上,云雾缭绕,泉水与云影交织,增添了神秘与诗意。最后,诗人想象着宫殿般的洞顶有仙人悠然自得地骑着木鹤,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仙境氛围。
整首诗通过描绘洞穴的险峻与奇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同时也寓含了对古人过度解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