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刘后村
宋 · 汤汉
唐朝空自贵宏词,科目何尝得退之。
掌制徒闻誇子厚,残篇仅见命敦诗。
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
寄语莆田紫薇老,文章盖世例如斯。
掌制徒闻誇子厚,残篇仅见命敦诗。
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
寄语莆田紫薇老,文章盖世例如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空自:白白地,徒然。科目:科举考试。
掌制:掌管诏令的人。
誇子厚:称赞柳宗元(字子厚)。
残篇:遗留的片段作品。
命敦诗:指柳宗元被任命为撰写诗歌。
实录:完整的传记。
淮西:古代行政区划,这里指柳宗元曾任官之地。
后碑:身后碑记,指墓志铭。
莆田紫薇老:对柳宗元的尊称,莆田是柳宗元的故乡,紫薇是他的号。
盖世:超出当代,无比卓越。
翻译
唐朝的文人空有华丽的辞藻,科举考试何时能出像韩愈这样的人才。只听说掌管诏令的职位曾夸赞柳宗元,他的遗作中只有零星诗篇被提及。
令人叹息的是,他的完整传记未能留存,让人感叹在淮西地区还有他的身后碑记。
我想对莆田的紫薇老人说,像他这样的文章大家,世间罕见如此。
鉴赏
此诗为北宋时期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寄刘后村》,表达了诗人对唐代文坛领袖柳宗元(字柳子厚)文章的推崇,以及对于当时科举取仕之路过于重视形式、轻视内容的现实不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所处时代文学风气的无奈与感慨。
首句“唐朝空自贵宏词”,指的是唐代文坛上盛行的豪放雄浑之词,但这种文章往往缺乏实质内容。第二句“科目何尝得退之”则批评当时科举考试只重视形式,不注重学问与才华。
接下来的两句“掌制徒闻誇子厚,残篇仅见命敦诗”,表明柳宗元的文章虽然被推崇,但现实中人们只是听闻其名,而他的真实作品却难以寻觅,只有少数几首传世。这里的“誇子”指的是柳宗元,“残篇”则强调了他的作品流传不广。
“堪嗟实录无完传,太息淮西有后碑”,诗人感叹于历史记载中难以找到完整的文学传承,只留下一些遗迹和碑文。这里的“后碑”可能是指柳宗元在淮西任职时所立碑刻,成为了他事迹的见证。
末句“寄语莆田紫薇老,文章盖世例如斯”,则是诗人对友人刘后村(即宋朝文学家刘温舒)的寄语,赞美其文章超越时代、与古代名篇媲美。这里的“紫薇老”是刘后村的别称,“文章盖世例如斯”表达了诗人对于他作品极高的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比唐宋两代文学风气,抒发了诗人对于当时文坛现状的不满和对真正才华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