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续感兴二十五首(其二十三)赏析

续感兴二十五首(其二十三)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自从判清浊,人文肇古羲。
中间更百圣,扶竖颠与衰。
孔孟死不作,千载无明师。
嗟此仁义路,举世争背驰。
无人障横溃,一朝坠民彝。
微言虽尚在,骎骎化侏离。
斯文亘万古,悠悠竟何之。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道德沦丧、知识传承断裂以及文明衰败的深切忧虑。诗中提到从古代开始就有人分辨清浊,即分辨善恶和正邪,这是人类文明的起源。接着,诗人指出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上百位圣贤的扶持,使得文明得以在颠沛流离中屹立不倒。

然而,孔子和孟子之后,再无明师出现,这使得仁义之道在世间被遗忘,人们纷纷背道而驰。诗人感叹于这种道德风气的败坏,认为无人能阻挡这种混乱的蔓延,最终导致了文明的堕落。尽管先贤们的教诲犹存,但社会却日益走向野蛮和无知。

最后,诗人感慨于文明的长久存在,却不知它将走向何方。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历史的循环与文明的脆弱性,表达了对道德沦丧和文化断层的忧虑,以及对文明未来命运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