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其二)赏析

丞相信庵赵公哀诗五首(其二)

宋 · 刘克庄
忆昔东淮羽檄驰,非公受钺国几危。
春潮全藉孤舟渡,厦屋曾将一木支。
著白接䍦麾猛将,坑红衲袄等婴儿。
扬州遗老闻新讣,犹说平山奏凯时。

注释

昔:过去。
东淮:东部淮河地区。
羽檄:紧急军事文书。
驰:快速传递。
非公:不是您(指某位历史人物)。
受钺:接受兵权。
国几危:国家几乎危急。
春潮:春天的潮水。
孤舟:单独的小船。
厦屋:高大的房屋。
一木支:一根木头支撑。
著白:穿着白色。
接䍦麾:指挥战旗。
猛将:勇猛的将领。
坑红衲袄:对待敌人残酷无情。
遗老:遗留下来的老人。
新讣:新的讣告(指去世的消息)。
平山奏凯:在平山取得胜利。

翻译

回忆起当年在东淮紧急传递军令的时候,如果不是您领兵国家几乎陷入危险。
春天的潮水全靠孤舟摆渡,大厦也曾依赖一根木头支撑。
您身披白色战袍指挥勇猛将领,对待敌人如同对待婴儿般毫不留情。
扬州的老人们听到您的噩耗,还在谈论着您在平山大胜归来的时候。

鉴赏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对于过去某个事件的回忆和反思。"东淮羽檄驰",这里的“羽檄”是古代军用的盾牌,“东淮”可能指的是江淮地区,这句话表达了战争的场景,显示出当时的战乱与危急。接下来的"非公受钺国几危"则透露出国家多次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而这位被称为“公”的人物并未能真正接受重托去稳定国家。

"春潮全藉孤舟渡",诗人形容自己在春天的波涛中独自乘船渡过,这里暗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动荡之间的关系。“厦屋曾将一木支”则描写了诗人曾经用一块木板去支撑破败的屋顶,表现出一种挣扎求生的艰难处境。

"著白接䍦麾猛将"和"坑红衲袄等婴儿"这两句描绘了战争中残酷的情景,士兵穿着简单的白衣,手持武器,而敌方则是无辜的婴儿被视为同等待遇的对象,这些形象强烈地展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与悲哀。

最后两句"扬州遗老闻新讣,犹说平山奏凯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即使是那些经历过战乱的老者,在听到新的消息时,也还在谈论着当年平定叛乱、凯旋而归的盛况。这不仅反映了历史事件的深刻影响,也表现出了诗人对英雄时代的无限憾惜。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战争和个人命运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动荡时世的感慨,以及对于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