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即景十首再呈永叔并寄李惟寅宋忠父二君(其四)
明 · 胡应麟
静夜衔杯坐,天风袭锦袍。
推篷霜半入,鼓柁月全高。
宇宙捐鸡肋,河山划蟹螯。
何惭古名士,痛饮读离骚。
推篷霜半入,鼓柁月全高。
宇宙捐鸡肋,河山划蟹螯。
何惭古名士,痛饮读离骚。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舟中饮酒赏景的情境。首句“静夜衔杯坐”,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悠然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夜晚,手持酒杯,享受着这份宁静与自在。接着,“天风袭锦袍”一句,以“袭”字生动地描绘出风拂过身上的感觉,仿佛锦袍也被风轻轻掠过,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推篷霜半入,鼓柁月全高”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舟行于水面上的景象。推开船篷,半空中飘落着霜花,而船舵在掌舵人的操作下,使得月光显得格外明亮高悬,营造出一种既清冷又明亮的氛围。这里运用了“霜”和“月”两种自然元素,对比鲜明,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时间感。
“宇宙捐鸡肋,河山划蟹螯”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广阔的宇宙比作废弃的鸡肋,将壮丽的河山比作切割开的蟹螯,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这种比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放弃或解脱,或许是对尘世烦恼的超脱。
最后,“何惭古名士,痛饮读离骚”两句,表达了诗人自比古代名士,通过痛饮和阅读《离骚》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志向。《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常被用来表达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古代名士的敬仰,也流露出自己对理想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理想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