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里中及门百三十二人谠集钓鱼台赏析

里中及门百三十二人谠集钓鱼台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故山一别十三春,犹有从游载酒人。
佳日池亭俨图画,昔年童冠尽缨绅。
纵观寒木须时栋,暂对清尊远世尘。
胜集金元遗迹在,如斯风义定谁伦?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宝琛所作,《里中及门百三十二人谠集钓鱼台》。诗中描绘了诗人与昔日友人在故地重聚的情景,充满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首联“故山一别十三春,犹有从游载酒人”,开篇即点明了时间跨度之长,以及虽时光流转,但仍有旧友相伴的欣慰之情。诗人以“载酒”二字,生动描绘出当年聚会时的欢愉场景,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佳日池亭俨图画,昔年童冠尽缨绅”,进一步渲染了聚会地点的美景与氛围。将池塘亭阁比作图画,既展现了景色之美,也暗示了聚会的高雅与庄重。同时,“童冠尽缨绅”一句,巧妙地将年轻时的纯真与成年后的人生成就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颈联“纵观寒木须时栋,暂对清尊远世尘”,转而描写聚会中的具体活动。通过“寒木”与“时栋”的对比,寓意着岁月的更迭与成长的必然。而“清尊”则象征着聚会时的清雅与纯净,与“远世尘”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远离世俗纷扰、追求精神高洁的愿望。

尾联“胜集金元遗迹在,如斯风义定谁伦?”以“金元遗迹”作为背景,引出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与传承的期待,同时也提出了对当下社会风尚的反思,希望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某种高尚的道德准则与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故地重聚、美景回忆、聚会活动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