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台
宋 · 司马光
太守金闺客,天朝应对才。
非因板舆恋,宁驾使车来。
水鉴秋毫尽,霜锋错节开。
清风偏千里,不独此高台。
非因板舆恋,宁驾使车来。
水鉴秋毫尽,霜锋错节开。
清风偏千里,不独此高台。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太守在秋天登上高台,感受清风之美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清新自然之美的赞赏和向往。
“太守金闺客”一句直接点出了主角与其所处环境的宏大气派。"天朝应对才"则暗示诗人对于这位太守文学修养的认可,认为他是人才。
接下来的两句,“非因板舆恋,宁驾使车来。”表明太守并非因为依恋舒适的生活而留在这里,而是更愿意驾车亲自到访,这反映了他的志趣高雅。
"水鉴秋毫尽,霜锋错节开"这两句诗通过对水面与霜锋的描写,生动地勾勒出一个深秋时分的景象。水面清澈如镜,秋意浓重,每一丝细微之处都已显现;而霜锋则在枝头错落有致,节节开裂,展示了自然界的精妙与严肃。
最后两句,“清风偏千里,不独此高台。”则是诗人感受到清新之风不仅限于眼前的这座高台,而是无处不在,可以跨越千里。这样的写法扩展了空间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