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淮泗舟中阅高常侍集有自淇涉黄河十二首因次其韵(其十二)
明 · 文徵明
忆我出门时,春风初著柳。
行行阻川途,已落飞絮后。
白日感西飞,黄流正东走。
河流几百折,时时回鹢首。
南风自何来,吹渡古汴口。
须臾走尘沙,奄忽迷九有。
收帆斜日明,青山落吾手。
倚杖看春山,不觉立已久。
前临济水清,那堪照衰朽。
行行阻川途,已落飞絮后。
白日感西飞,黄流正东走。
河流几百折,时时回鹢首。
南风自何来,吹渡古汴口。
须臾走尘沙,奄忽迷九有。
收帆斜日明,青山落吾手。
倚杖看春山,不觉立已久。
前临济水清,那堪照衰朽。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沿淮泗河而下,沿途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开篇“忆我出门时,春风初著柳”,以回忆起出发时的景象开始,春风轻拂,嫩柳初绿,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面。接着,“行行阻川途,已落飞絮后”描述了行进中的艰难与时间的流逝,飞絮象征着季节更替,暗示着时光的匆匆。
“白日感西飞,黄流正东走”运用拟人手法,将太阳和流水赋予情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河流几百折,时时回鹢首”则通过河流曲折蜿蜒的形态,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与波折,同时“鹢首”回转,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南风自何来,吹渡古汴口”描绘了南风吹过,渡过古汴口的场景,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暗含着对过往历史的追忆。“须臾走尘沙,奄忽迷九有”则通过快速的尘沙和瞬间的迷失,表现了旅途中的不确定性和人生的无常。
“收帆斜日明,青山落吾手”写出了诗人收帆时的宁静与夕阳映照下的青山之美,同时也预示着旅程即将结束。“倚杖看春山,不觉立已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与内心的宁静,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前临济水清,那堪照衰朽”则在清泉的反照下,诗人看到了自己的衰老,既有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