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故居
宋 · 王迈
弭节稽山乐事多,旧闻一一入搜罗。
卧薪伯业今何在,乔木家声久不磨。
可笑儿曹怜野鹜,却输道士辨笼鹅。
不因禊帖风流远,千载人谁数永和。
卧薪伯业今何在,乔木家声久不磨。
可笑儿曹怜野鹜,却输道士辨笼鹅。
不因禊帖风流远,千载人谁数永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弭节:缓行,悠闲。稽山:古代山名,位于浙江绍兴。
搜罗:搜集,查找。
卧薪:形容刻苦努力,此处指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伯业:伟大的事业,此处指勾践复国之事。
乔木:高大树木,比喻世家的长远名声。
儿曹:孩子们,年轻人。
野鹜:野生的鸭子。
笼鹅:被关在笼中的鹅,暗指识别事物的能力。
禊帖:古代的一种文人聚会,以诗酒唱和,如兰亭集会。
风流:指文人雅士的风采。
永和:晋代的一个年号,这里泛指古代。
翻译
在稽山游玩的乐趣真不少,往昔的传闻都被我一一搜集。卧薪尝胆的功业如今何处寻?世家的声誉长久如乔木般坚韧。
可笑的是孩子们只怜惜野鸭,却输给了道士们分辨笼中鹅的能力。
如果没有那次兰亭集会的风雅传统,千年之后还有谁能记得永和年间的故事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与自然交融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山乐往事的回忆和搜集,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珍视。在“弭节稽山乐事多”一句中,“弭节”指的是古代用来度量音高的工具,这里用它比喻诗人对音乐和欢乐场景的追寻。而“旧闻一一入搜罗”则表明诗人不仅回忆往事,而且还在不断地搜集这些记忆。
接下来的“卧薪伯业今何在,乔木家声久不磨”两句,通过对古代先贤卧薪尝胆(卧薪指的是古人用苦胆来警醒自己)的比喻,以及乔木家族声名长存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敬仰。
“可笑儿曹怜野鹜,却输道士辨笼鹅”则是诗人对世态的一种讽刺。这里的“儿曹”可能指的是不学无术之徒,他们喜欢捕捉野生动物,而“道士辨笼鹅”则是对道士们辨别和鉴赏鹅的能力的一种嘲笑,暗示世人往往看重表面的技能而忽视内在的修养。
最后,“不因禊帖风流远,千载人谁数永和”一句中,“禊帖”指的是古代文人交换诗书的方式,这里用来比喻文化的传承。全句表达了尽管时光流转,风气远去,但真正有价值的文化内涵却能够长久流传,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回顾,展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永恒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