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遇昼公
唐 · 齐己
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
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迹:德行高尚之人的行踪。游方:四处云游、游历。
老身:谦称自己年老的身体。
投:前往,投宿。
莲岳:指某座形似莲花的山岳,可能为泛指美景。
竟陵:古地名,这里代指春季旅途中的一站。
锡影:僧人所持锡杖的影子,锡杖是僧侣云游时携带的法器。
云远:形容远离尘嚣。
衣痕:衣服摩擦留下的痕迹。
藓新:新生的苔藓。
无言:没有言语,静默。
相别:互相告别。
迷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困惑或歧途。
翻译
为何高洁之士来到这里,四处游历的我已渐渐老去。想在莲花峰度过夏天,刚经过竟陵感受那里的春天。
僧人的锡杖影子远离了云层,衣服的痕迹在新长的苔藓上轻轻擦过。
无需多言就这样分别吧,在这里你不会迷失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与自我安慰。"高迹何来此,游方渐老身"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老去、流转漂泊的无奈和感慨。在这样的背景下,"欲投莲岳夏,初过竟陵春"则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季节变换的一种期待。
"锡影离云远,衣痕拂藓新"这两句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锡影"指的是金属制品所反射出的光泽,这里可能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而"衣痕"则表明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接触,"拂藓新"暗示了一种清新的开始。
最后两句"无言即相别,此处不迷津"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离别时的淡定和自信。这里的"无言"意味着一种超越语言的理解,而"此处不迷津"则是诗人对于自己心中的方向和目标有着清晰的认知,尽管身处异乡,但内心依旧坚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