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安公寺
唐 · 齐己
大圣威灵地,安公宴坐踪。
未知长寂默,不见久从容。
塔影高群木,江声压暮钟。
此游幽胜后,来梦亦应重。
未知长寂默,不见久从容。
塔影高群木,江声压暮钟。
此游幽胜后,来梦亦应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大圣:指法力高强、受人尊敬的神圣人物。威灵:威严而神圣。
安公:指一位高僧或修行者。
宴坐:安静地打坐修行。
未知:不了解。
长寂默:长时间的沉默与沉思。
不见:看不到。
久从容:长久保持的平和与从容态度。
塔影:佛塔投下的影子。
高群木:高于周围的树木。
江声:江水流淌的声音。
压暮钟:声音之大似乎盖过了傍晚寺庙的钟声。
此游:这次的游览。
幽胜:幽静而优美的胜地。
来梦:日后的梦境。
亦应重:也应该会频繁出现,被重视。
翻译
在大圣威严而神圣的地方,是安公静坐修行的痕迹。人们不知道他长久以来的沉默寂静,也见不到他那份恒久的从容姿态。
佛塔的影子高过了周围的树木,江水的声音似乎盖过了傍晚的钟声。
这次游览了如此幽静美妙的地方之后,即便是在梦中也应该会时常回顾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安公寺的游览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内心感受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大圣威灵地”直接点出了诗人所到之处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寺庙,这里不仅是佛教修行的地方,更承载着历史与精神的沉淀。紧接着,“安公宴坐踪”,则通过“安公”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宁静的生活状态。
然而,“未知长寂默,不见久从容”却表露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短暂感。这里,“寂默”指的是安静无声的状态,而“从容”则是形容心态的平和与自如,两者都强调了一种难以持久的美好。
接下来的“塔影高群木,江声压暮钟”则将景物描写推向了高潮。这里,“塔影”象征着寺庙的存在,而“群木”则是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一部分。至于“江声压暮钟”,则不仅仅是在形容自然之声,更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节奏。
最后,“此游幽胜后,来梦亦应重”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宁静游历之后的心境变化。这里,“幽胜”指的是深藏不露、美丽非凡的地方,而“来梦亦应重”则是在表达对这段经历的珍视和回味,暗示着诗人希望能够在现实或精神世界中重新体验到这样的宁静与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安公寺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了一个追求超脱和宁静生活状态的人的情感历程。